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编读

《 民生周刊 》(

    网友留言

    京燕交通得靠轻轨

    北京到燕郊的交通问题,其实已经说了很多年了,但不管是2014年末开始实施的京燕动车,还是现在改成通勤列车或者普快,都没法从本质上改变京燕交通的现状。说到底,还是需求太大,而公共交通跟不上。

    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发展城际轨道交通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修一条轻轨,如同八通线一样,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燕郊民众进京难,同时又可以促进整个燕郊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京津冀一体化的大局。

    少放鞭炮 绿色过年

    日前,一张呼吁少放鞭炮的图片在网络疯传,图片中的主人公是一对环卫工人夫妇,两人站在街头,手举一张心形卡片,上面写着:“年青人,少放点鞭炮!让我老伴早回家过年!谢谢体谅!”

    多少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伴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绚烂绽放的烟花度过除夕夜,走向新一年。然而,在人口越来越集中的城市里,鞭炮声浓了年味,也给他人带来了噪音;烟花绚烂了喜庆,也造成空气的污浊;散落满地的鞭炮屑,更加重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当传统与现实环境相悖,当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冲突,我们就应该提倡:绿色过节、文明过节、少放鞭炮。虽然习惯的更改不可能一夕完成,传统的变迁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笔者还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主动参与到践行“少放鞭炮”理念的行动中,并通过论坛、微博、微信向他人传递这种正能量。

    记者手记

    “48小时”不应成为生命价值分水岭

    本刊记者/王丽

    针对工伤认定“48小时之限”,有人用“死得快工伤,死得慢非工伤”来表示该限制的不合理。

    诘问在于,实践中该限制导致当事人面临“保命”还是“保工伤”的选择,继而触碰伦理底线。“48小时”俨然成了生命价值的分水岭。

    在中国,“伤”和“病”的保护基于不同的法律规范。《工伤保险条例》保护的是因工作中遭受事故而发生伤害的情形,“突发疾病”作为“病”纳入工伤保护的范畴,虽有限定,从这个角度而言,体现了立法者对劳动者群体的保护精神,但“48小时”亦确实引发许多问题。

    认定工亡与非工亡,在北京,家属获得的补偿金额相差近60万。因此“家属埋活人,单位救死人”的现象频现报端。这种现象,对于整个工伤认定基数而言,比例并不大,是小概率事件,但谁能担保小概率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法律体现着正义,不在于它如何完备之至,而在乎如何正确适用。在这个层面,面对要保障的劳动者群体,要探讨的不是应不应该得到保障,而是该如何得到保障。因为生命没有任何差别,“48小时”更不应该成为生命价值的“分水岭”。

编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