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民声

《 民生周刊 》(

    像种庄稼一样“种文化”

    安徽省东至县胜利镇姜东村是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有38个村民组,总人口4600多人。改革开放后,姜东人生活富裕了,开始注重精神文化生活,成立了姜东文化室。

    姜东文化室所在地起初是一座祠堂,解放初期改为姜坝小学,“文革”中被毁,变成了牛栏。如今,这里焕然一新,文化室面积有400多平方米,拥有4000多册图书和各种音乐、体育设施,门前还有1500多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广场。

    2005年,周遐龄、周景灿等老人看到,假期村里留守儿童四处游玩戏水,很不安全。于是,老人们商议筹建村文化室,村民非常支持,仅前3天就捐款6万余元,文化室迅速动工。2006年完工后,村民推选了12位老人组成文化室理事会。文化室每年接待两万人次,不仅覆盖本村人员,还辐射周边乡村12000多人,每年借阅量达3000次。

    文化活动丰富了,打麻将赌博的人少了,到文化室里学科技、找资料“充电”的人多了。姜东村紧靠升金湖,养殖业是一大特色。村民周景运干了10多年养殖业,承包了50亩鱼塘,他尝试按照书上讲的知识做,结果产量提高了许多。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是件头痛事。以前每逢暑假,时有儿童溺水事件发生。理事会将100多名留守儿童组织起来,邀请回乡度假大学生和当地的老艺人、教师,免费开办作业辅导班和乐器、体育、舞蹈班等快乐学习班。

    去年初,理事会决定修建水泥文化大道,要经过村民菜园地,理事会上门做工作,没想到28户村民都将自家菜地让出来修路,村民周根龙、郑再旺、周小旭还主动出资15万元。在他们带领下,总投资40多万元的文化大道建成。

    我们热爱文化室,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像种庄稼一样种好“文化”。

    安徽东至   周共和

    技多财源广

    朋友孙师傅,在当地一家公司工作,月工资三四千,这在当地已经算高的了。他爱人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一个孩子,负担不重,怎么看他家的日子都是富裕的。

    可孙师傅也有难处。几年前买了一套新房,三室两厅,大致要40万。孙师傅凑了20万,贷了20万,这样,日子就过得紧巴了。房子交了,还要装修买家具电器,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是,孙师傅再也拿不出多余的钱了。

    那晚,喝了一会儿闷酒,孙师傅想,只能开源了。

    说起孙师傅的财源,那得说说他的爱好。孙师傅爱好广泛,平时没事,就爱摆弄水道啊电啊,也帮邻居朋友改电路修水道,不过,他从没收过钱。孙师傅现在钱紧,就想在这方面挣个外快贴补家用。孙师傅也不是没有道理,眼下正是几个新小区交房子的时候,谁家不改线路修水道?

    说做就做,他找了门面买了工具,开张了。还别说,不几天生意就找上门了。孙师傅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新工作。孙师傅本着工钱便宜点、工作质量好的原则,做着这个工作,还真赚了一笔钱,装修了房子,买了新家具,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家。

    住上新房子的孙师傅,心情并没有轻松下来,还有20万的贷款呢?轻松不了。可别小看孙师傅,他还有一门技术——园艺。平时孙师傅养养花草,还捎带着帮果农修剪嫁接树木。这门手艺,在孙师傅缺钱的时候,也派上了用场,他钻进山里,指导果农学习技术,帮他们修剪嫁接树木,挣个外快。

    上班、改电路修水道、果林,三个点组成了孙师傅一天的活动!有劳动,就有收获,或多或少的钱,一点点流进孙师傅的钱袋。

    没几年功夫,孙师傅的贷款就还清了。说起这几年的经历,孙师傅颇有感概,他说,这工资啊就是个生活的保障,不过,这是基本的不能丢,要好好干。业余时间啊,也不能闲着,学两门手艺,需要钱的时候能应急,不至于山穷水尽走投无路。

    看来,业余时间多充电,多学几门手艺,关键时刻真能解燃眉之急,真是“技多不压身”,“技多财源广”啊!

    河北内丘  王俊星

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