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京津冀协同发展升温

——三地主要领导密集发声

“对河北而言,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既可以赢得将来,也可以赢在当下。”

特约记者 刘海欢 本刊记者 赵雪涛 《 民生周刊 》(

    2月26日,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程来讲注定是意义非凡的一天。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会上,三地主要领导分别做了表态。

    在接下来的近一个月时间里,三地主要领导密集发声,协同发展氛围逐渐升温。

    郭金龙:跳出北京看北京

    在座谈会后的2月28日,北京市举行农村工作会议,其中一个话题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

    自2007年11月成为北京市代市长以来,郭金龙在北京已任职6年多时间,对北京的大事小情了然于胸。

    在此次工作会议上,郭金龙指出,要提高对城市战略定位、对区县功能定位、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对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对人口规模调控、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认识。

    他还表示,在提高认识的同时,还要处理好国家战略要求和自身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区县和市里的关系等。 

    在具体措施方面,北京市副市长林克庆说,将继续支持京津冀外埠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发展一批畜禽、水产品外埠基地,提高农产品控制率。

    接下来的3月1日至2日,郭金龙又出席了北京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这次会议主要是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会上,郭金龙强调,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战略部署,指明了北京的工作方向。北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处理好多层次、多方面的关系,处理好国家战略要求和自身发展的关系,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思考和认识北京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中哪些地方要有所作为,哪些地方应有所不为,在服务国家大局中履行好自身职责,推动北京发展。

    郭金龙表示,北京重点要在十个方面有新认识,其中包括:“要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有新认识”,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跳出北京看北京,着力推动三地经济继续朝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连的路子走下去。

    此外,还要加快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加强产业对接合作和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在区域内共建共享。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切实提高区域发展整体水平,着力打造现代化的新型首都经济圈。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如期开幕,第二天,出席会议的北京代表团便向媒体开放审议活动,郭金龙参加了审议。

    据北京代表团工作人员统计,前来采访报道北京团开放日的记者约有160人。虽然郭金龙在开放日没有回答记者的提问,但北京团其他成员的答问还是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两会闭幕后的第二天下午,北京市委市政府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学习扩大会,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的讲话和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郭金龙在会上再次提到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

    郭金龙说,要深刻领会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北京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承担起首都责任。虽然郭金龙的这次讲话与北京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上的讲话出入不大,但公众明显感到北京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的决心。

    孙春兰:着力做好“三篇文章”

    2月27日,也就是习总书记召开三地书记座谈会后第二天,天津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由孙春兰主持。

    资料显示,孙春兰1950年5月出生,河北饶阳人,2012年底出任天津市委书记之前,曾任福建省委书记。

    孙春兰在这次会议上强调,要牢牢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积极主动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京津双城联动发展。

    3月10日下午,人民大会堂天津厅,来自境内外的72家媒体到会旁听天津代表团审议。审议结束后,各路记者争相发问。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打造京津‘双城记’中,天津扮演什么角色?有哪些举措?”新华社记者率先抛出问题。对此,孙春兰说,天津的举措就是着力做好“三篇文章”:

    一是在城市定位上错位发展、相得益彰。要突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这个中央对天津的城市定位,与北京的城市定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承接高端制造业制造环节乃至整个产业链转移和研发成果转化,强化经济、社会、服务功能,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有所为有所不为,更好地与京冀分工合作……

    二是在发展环境上优化服务、便利高效。天津要在形成最开放的市场、最便利的通关、最优质的服务上下功夫,探索促进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综合改革,争取国务院尽快批复设立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继续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服务效能……为企业和人才投资兴业提供便利,做好承接北京疏解功能的充分准备。

    三是在城市群建设上完善功能、生态宜居。城市群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双城联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天津要借助首都优势,在协同上下功夫,在错位上做文章,推进基础设施相联相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以城市群品质的提升,使核心城市功能突出,周边城市功能互补,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繁荣。

    此前的3月5日,天津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孙春兰建议称,要加大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力度,国家有关部委应当会同三地政府,进一步组织调研,把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协调考虑,抓紧编制相关的规划,同时在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设立常设机构,从国家层面统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解决三地自己不好解决的问题。

    “两会”结束后,天津加快了推进协同发展的步伐。

    在会见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时,孙春兰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双城联动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天津向更高水平迈进带来了历史性机遇。科技合作是其中的重要方面,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最终,双方确定共同实施《中科院—天津市院市合作“一三五”规划纲要》。

    周本顺:扮演好两个角色

    3月7日下午,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河北省代表团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来自境内外的120余家媒体记者到会采访,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主持并回答媒体提问。

    周本顺1953年2月出生,湖南溆浦人,去年3月出任河北省委书记,此前任中央政法委秘书长。

    对于“河北将在协同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的问题,周本顺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河北将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一战略。协同发展需要河北扮演什么角色,河北就演好什么角色。在协同发展大格局中,河北要演好两种角色:一种是服务的角色。河北要为北京建设和谐宜居之都服务,特别是要强化生态保障功能,这是河北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二是受益的角色。北京辐射外溢,向河北疏解功能、转移产业,这将给河北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这是对河北的巨大支持。

    虽然到河北任职仅一年时间,但周本顺对于河北的定位有清晰的认识。而他也成为“两会”期间媒体争相采访的热门人物,《民生周刊》特约记者也就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周本顺。

    在谈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要性时,周本顺对《民生周刊》特约记者表示,从全国大局看,京津冀的未来发展具有很强的成长性。这一地区面积与珠三角、长三角相当,人口与珠三角基本相当,虽然目前整体发展水平特别是在均衡发展上,与两个地区相比还有差距,但文化、科技、交通等各方面条件很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使之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新的增长极,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全局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引领更大地域的发展。

    在2月26日的座谈会上,周本顺曾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时机已经成熟。对此,他向《民生周刊》特约记者详细解释了原因:

    从条件看,这一区域有完整的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海一应俱全,地貌特征就是中国的缩影;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农业、工业、服务业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有统一的社会文化系统,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文脉相通。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客观上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难以割舍。

    从动力看,主要是三方的合作需求日益迫切。河北解决一些地区发展滞后尤其是环首都贫困带问题,需要两大城市的辐射带动。解决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弱的问题,需要京津科技、人才等先进要素的外溢;京津人口规模与资源承载能力的矛盾,需要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得到疏解,首选地自然是与之紧密相连的河北;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气污染等问题,更需要三省市联手进行治理。

    从时机看,环渤海地区正在成为中国最有潜力的新增长极之一,京津冀地区又是环渤海地区的核心区域,特别是随着首都经济圈战略规划的制定和付诸实施,各类生产要素会加速聚集,必将为这一地区的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在发展上带来聚变反应。

    在谈及下一步工作时,周本顺表示,河北省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篇大文章,要“转理念,绘蓝图、搭平台、建机制”。

    “转理念”就是要把发展理念转变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上来,寻找各方的共赢点;“绘蓝图”就是要配合北京、天津做好京津冀一体化的规划;“搭平台”就是着力打造承接首都功能转移和产业转移的载体,其中重点是发展生态环境好、商务成本低、生活质量优的次中心城市和中小卫星城市,承接首都的产业转移;“建机制”就是要在省级层面建立协调机制,对接北京和天津。

    “对河北而言,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既可以赢得将来,也可以赢在当下。”周本顺说。

京津冀打破一亩三分地
“靠近”北京
嬗变的京津冀格局
协同发展的技术难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