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市场化,也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一些幼儿园因为逐利的冲动,很可能酿成危及儿童健康安全的重大事故。
社会最宝贵的财富是孩子,对孩子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健康。但是,近期陕西、吉林、湖北等地接连曝出有幼儿园给孩子喂“病毒灵”的事件,让很多家长为孩子的健康感到担心。一系列事件的接连曝光,足以证明目前一些地方对学前教育的监管存在重大疏漏,如果不能尽快在制度上加以完善,仅停留在对涉事幼儿园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很难完全解除家长们的焦虑。
根据有关专家的说法,所谓的“病毒灵”其实并无明显的抗病毒效果,更谈不上预防作用。作为处方药,该药在临床上已经很少使用了。
有人推测,可能是幼儿园缺乏基本医疗知识,导致了孩子们的误服。事实恐怕没这简单。幼儿常年服药而父母丝毫不知,甚至还有老师以欺骗和恐吓的手段喂服,也能证明幼儿园有刻意隐瞒的嫌疑。给儿童服用“病毒灵”,未必有成心摧残的意图,但是利益动机相当明显。一些地方的幼儿园之所以不约而同地选择“病毒灵”,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应该是“病毒灵”的廉价。幼儿园不惜一切压缩医疗保健成本,或许才是各地酿成“病毒灵”事件的病灶。
目前,一些涉事幼儿园的责任人已经被警方刑事拘留。对于这种碰触儿童健康安全底线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是必须的。不如此,就很难引起各地对幼儿园儿童健康安全的重视。但是,仅止于此的话,也许就忽视了制度链条相关环节的缺失。只要利益足够大,难免还会有人铤而走险拿孩子们当“小白鼠”。为了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就应当以此为契机,彻底打破一些幼儿园习以为常的黑箱管理。
目前,学前教育在很多地方基本处于无为而治的状态,来自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投入都很薄弱,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却不断增长。入园难、入园贵的现实,决定了幼儿园比家长更强势的地位。大多数家长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之后,基本就是听之由之了,孩子的健康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只能寄希望于园方的道德良心。除了个别几天的家长开放日,幼儿园的大门基本是常年封闭的。在这个事实存在的“黑箱”里,因为监督缺失,难免会有见利忘义的人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当然,以现有的监控技术手段,打破幼儿园的“黑箱”并不困难,难的是教育管理部门能否破除幼儿园方面的抵触,以制度保障家长和社会的监督。父母是儿童的第一监护人,任何幼儿园都无权为父母行使监护权设置障碍。同时,为人父母者也要牢记自己的责任,无论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有多么好,都不是家长放弃监护权的理由。
廉价的“病毒灵”在幼儿园酿成这么大面积的事件,也给管理部门提出了警示。学前教育的市场化,也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一些幼儿园因为逐利的冲动,很可能酿成危及儿童健康安全的重大事故。这就需要各地政府增加来投入,尽可能地淡化学前教育的市场化色彩,使之回归公益属性。幼儿园不再为利所惑,才能真正对儿童焕发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