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为什么对“吃空饷”心软

沙元森 媒体评论员 《 民生周刊 》(

    吃空饷固然可恨,但是与之相比,纵容吃空饷或许更可怕,因为更多的人将得到暗示,不再把“吃空饷”看做多么严重的事。

 

    近期,“吃空饷”的新闻一桩接一桩,几乎每一桩都禁不住让人“拍案称奇”。日前,陕西渭南市委全会通报称,大荔县副县长任教训在富平县任副县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正在上学的儿子办理了工资关系,从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累计领取财政资金45096元。

    为了儿子,副县长带头“吃空饷”,堪称“奇葩”。更“神奇”的是,“吃空饷”的副县长遭群众举报半年之后平调到其他县。虽然渭南市纪委在任教训履新不久公布了调查结果,但是所谓的处分也只是党内严重警告。这个结果出来之后,舆论哗然:给任教训这么点教训,究竟是在敲打他呢,还是在纵容他呢?吃空饷固然可恨,但是与之相比,纵容吃空饷或许更可怕,因为更多的人将得到暗示,不再把“吃空饷”看做多么严重的事。

    面对媒体的追问,渭南市纪委以“党内有内部保密条例”为由拒绝解释。然而,中共中央办公厅2010年9月印发的《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中明确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处理违纪党员等情况属于党务公开的内容。

    渭南市纪委的难言之隐究竟在哪里?按照常理,一名副县长显然很难给上级纪委施加压力。渭南市纪委之所以如此呵护任教训,未必就是认定了任教训大才堪用、瑕不掩瑜,主要原因或许还在于不想因此揭开一个更惊人的“盖子”。

    俗话说同病相怜,在渭南市“吃空饷”的官员也许不仅仅任教训一个人。如果“吃空饷”成为一种风气,就会形成一个“既得利益群体”,彼此不仅同病相怜,还会同声相应,共同对抗外界监督。

    很多案例已经证明,“吃空饷”在一个地方往往不是以个案形式出现,而是大面积的传染和爆发。去年,河北省开展的“吃空饷”专项治理工作,仅在邢台市宁晋县就清理出近300名“吃空饷”人员,在河南省周口市开展的专项治理中,查出了更惊人的5731名“吃空饷”人员。不得不承认,“吃空饷”在一些地方已经是权力的“潜规则”。正是因为“吃空饷”的太多,处理起来也往往有法不责众的味道,比如河南省公安厅在正风肃纪专项整治活动中,查出1439名民警在编不在岗,而处理结果也只是返回原工作岗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2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吃空饷”不劳而获,把国家财产据为己有,比小偷小摸有过之而无不及,群众早已深恶痛绝。 

    面对舆论的质疑,渭南市纪委不能再顾左右而言他,也不能只“就事论事”,通过追加处理来换得事件的平息。更为恰当的处理方式,应该是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排查“吃空饷”人员,并进行严肃问责,用党纪国法亮“红灯”。“吃空饷”虽然源于私人欲望的膨胀,但关键在于权力不受约束,从而钻了制度的漏洞。要杜绝“吃空饷”,除了加强人事管理制度和薪酬制度的改革,还要加强反腐败机制体制创新,对腐败保持“零容忍”,“明批暗保”的处理最终只会害了更多人。

南科大五年改革的最大遗憾
如何控制北京人口规模
急救医生短缺,如何“急救”
为什么对“吃空饷”心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