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如何突出“霾”围

主持人 罗燕 《 民生周刊 》(

    随着北方供暖季的到来,不少城市出现了“雾霾围城”,空气质量现“中度污染”甚至“重度污染”。

    中国气象局11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较常年同期(2.4天)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其中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天津、湖南等13省市均为历史同期最多。北京、天津等地雾霾日数比常年同期多5—10天,部分地区多15天以上。

    雾霾已经给人们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如果突出“霾”围?在11月1日至3日的北京论坛上,环保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国内外专家围绕大气污染防治进行了探讨。

    李俊峰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改善能源结构是关键 

    今年中国的雾霾达到了一个高峰,我们要研究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美国每年消耗10亿吨油,中国只消耗5亿吨。虽然我们的耗油量是美国的一半,但是排放量是美国的50倍,甚至100倍。为什么中国的排放比美国还多?因为美国的排放采取很严格的标准。

    在改善能源结构问题上,我们缺乏系统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耐心,这是一个艰苦细致的工作。一些地方政府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就能拿出一个防治规划,没有深入系统地研究和分析问题。而我国与经济或环境相关的法律,包括我参与起草的《能源法》,首要的肯定是促进经济发展。当环境治理影响到当地经济发展时,地方自然而然地就会放弃防治规划,这样规划就会大打折扣了。

    在应对空气污染的时候,煤炭消费、油品质量都是最关键的问题。但我们并没有下决心让煤炭消费不再增加了。全球每年大概消耗不到80亿吨煤,中国就消耗了40亿吨。北京的雾霾不是靠北京一地就能治理好的。美国每年每平方米消耗70吨煤,中国每平方米消耗300到400多吨,但京津冀是每年每平方米消耗2000吨。

    我们必须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再做一些让行动更量化的指标,比如煤炭的比例,煤炭的总量,煤炭的标准。如果我们减少一个点的煤炭,增加一个点的天然气,再增加一个点的可再生能源,空气会好很多。 

    偷偷排污、随手扔垃圾等不是不懂法的问题,是基本的信仰、理念的缺失。如果不提升我们在环境上的信仰和理念,仅靠法律和教育是不够的。

    张远航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环境学会副理事长

    必须进行多污染物控制

    中国从90年代开始关注一些城市的空气质量问题。但主要关注的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现在我们开始关注PM2.5。

    对人的健康和生态有影响,甚至对气侯变化有重大影响的污染物,往往是在大气当中经过反应产生的,它对能见度的损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远远大于一次污染物,而且它的污染范围非常广,会对未来空气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从全球观测卫星模型的结果看,PM2.5在中国东部地区是一个高值区,它的污染程度超过了传统的欧美污染的地区。

    当前中国的污染是由于多种污染源排放,多种污染物在大气当中经过相互作用产生的污染现象。大气化二次污染导致空气恶化最重要的因素,也是灰霾的形成最关键的因素。污染是导致雾霾形成的内因,而气象因素是外因。

    所以从污染防治的角度看,一定要制定多污染物控制的策略,不仅考虑城市也要考虑整个趋势,甚至要考虑全球对区域的相互影响。在大的负荷污染理论框架下,对二次污染的形成要做很多探索,包括设立各种实验,采用区域对空探测,以及针对典型污染的技术,对污染进行深入的研究。

    中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必须实施战略转型。我们不能只仅仅盯住某一个污染物,要对多污染物进行管理和控制,要改变城市属地的管理的方式,建立区域联防联控的机制,要保证降低污染物的概率和减少它污染的程度。

    污染防治路线图,必须是贯穿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全过程的污染防治的策略。另外,政府、企业、公众要共同参与,一起应对污染防治困难的局面。

    梁英振(EugeneY. Leong)

    原美国加州湾区政府协会执行理事长

    防治计划要与标准挂钩

    我曾是美国洛杉矶空气控制草案的起草人之一,后来继续写空气质量的规划,保证这个草案的实施。退休之后,我来到北京。往返于北京、旧金山两个城市,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对比案例,北京可以从旧金山治理大气污染的历程吸取经验。

    五、六十年代,旧金山的空气污染非常严重。这促使了空气质量控制条例的出台。现在的旧金山,几乎每天都是蓝天白云。

    减排其实可以改变空气质量,这不一定是直线性的相关关系。1968年旧金山的雾霾天气差不多每年100天,现在是一年两三天,我们减少90%的排放,就可以获得这样的晴天天数了。

    1970年,美国出台了《清洁空气法》。其中几个要求非常关键,美国依靠它们取得了一些成功。首先是空气质量的标准是基于健康制定的。死亡率和环境的关系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权力呼吸清洁的空气,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第二,有一些计划去保证空气质量的控制,而且这些计划必须达到《清洁空气法》的标准。中国有目标,有行动计划,有不同的倡议,但这些必须与一个标准挂钩,要有一个计划和时间节点来实现这个标准。

    美国的《清洁空气法》是允许进行诉讼的,公众可以起诉污染者。如果政府不作为,公民还可以起诉政府。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推动力量,动员了公众的参与,推动了计划的实施。

    很多的数据都表明,我们之所以对大气污染进行治理,是因为它有很大的成本效应。从美国过往的环境运动当中获得的教训是:欲速则不达。

“房不胜防”背后的住房焦虑
要让农民获得新的“土地话语权”
如何突出“霾”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