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精神病指标”摊派痼疾须治

时言平 媒体评论员 《 民生周刊 》(

    简单粗暴地摊派指标,其结果不仅仅悖逆政策的本意,甚至还可能给执行者制造压力,在民众的生活中制造惶恐。

    近日,河南郑州的“精神病指标”备受争议。从去年10月开始,郑州市各个社区的基层医护人员被要求筛查本辖区内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人数不低于辖区人口总数的2‰。这意味着他们要在1000个人中至少找到2个重性精神病。

    关爱市民的精神健康,无疑是值得肯定的。我国的《精神卫生法》今年5月1日方实施,郑州市对本市重性精神病人的筛查以及提供免费服务、应急处理、免费住院、家属培训等服务,无疑是在积极传递《精神卫生法》的关怀和善意。

    只不过,制定“精神病指标”,并摊派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且纳入考核,无疑是“歪嘴和尚念错了经”。在“精神病指标”的行政摊派压力下,为了完成指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有什么样的变通和应对之术?对于曾受“被精神病”恐惧的民众而言,难免产生焦虑。尽管我们很愿意相信,在《精神卫生法》的庇佑下,民众不必再度陷于“被精神病”的恐惧,但简单粗暴的摊派指标,却委实有着制造“被精神病”悲剧的可能。

    面对质疑,郑州市卫生局的回应是:“此举是为了提高社区重性精神病人的发现率和管理治疗率,降低发病肇事肇祸现象发生,2‰只是筛查管理的指导性指标,不是强制性工作任务。”言下之意,这只是指导性的指标,并不是强制摊派。这恐怕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因为文件上明确写着指标的完成情况列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考核评估。

    也许,为了确保工作的落实和政策善意的落地,行政管理部门需要在执行层面制定考核指标。但就此事而言,合理的指标绝对不应该是“精神病指标”,为什么不能通过加大宣传和完善监督机制来达成愿景呢?对于那些重症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来说,他们当然是渴望这种政府和社会的救助的。加大宣传力度,告知患者家庭寻求救济的路径,并且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进行强化和监督,那么又何必以“精神病指标”作为考核呢?

    良善的政策动机,遇到简单粗暴的摊派式行政思维,制造的“精神病指标”与《精神卫生法》的善意和要求背道相驰。而这种摊派式思维,实际上也是长期存在的行政痼疾,偏离了公共服务的本色。急功近利地追求功绩,简单粗暴地摊派指标,其结果不仅仅悖逆政策的本意,甚至还可能给执行者制造压力,在民众的生活中制造惶恐。  

    “精神病指标”是不科学的,也是荒唐的,是摊派式行政思维又一次孕育的怪胎。这种怪胎指标的存在,能否让重性精神病患者得到良好救济且不说,之所以饱受争议,说明它已经开始在民众的生活中制造了恐慌。有病,就得治,“精神病指标”背后简单粗暴的摊派式行政思维痼疾,不应该放弃治疗。唯有立足服务和保障,才能建立精神卫生关爱的长效机制,既让精神病患者得到救济,又能避免普通人的生活再度陷入“被精神病”的惶恐。

香格里拉导游底气何来
存单缩水拷问金融市场的诚信
机关复印暴利是垄断作怪
“精神病指标”摊派痼疾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