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高温烤出“热射病”

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体力活动或非体力活动,都可能引发热射病。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可高达40%至50%。

曲直 《 民生周刊 》(

    2013年仲夏,整个中国仿佛进入“炙烤模式”。有人在马路上煮熟了鸡蛋、煎好了五花肉;有人则在没有空调的家中深度中暑,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进入8月,中国南方的高温形势正愈演愈烈,浙江、江西、湖南三省甚至出现40℃高温酷热。

    高温频发,烈日烧烤下,“热射病”一词也开始进入人们视野。

    “热射”,英文名为heat stroke,属中重度中暑。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高温导致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这种中重度中暑会使患者体温突然过高,进而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生理问题,如局部肌肉痉挛、无汗、昏迷、血压升高、哮喘,甚至是体内脏器及神经功能衰竭。

    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体力活动或非体力活动,都可能引发热射病。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可高达40%至50%。

    为什么高温天气易出现热射病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德华对此作出了解释。生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调定点”(set-point),类似下垂的钟摆。体温本身有昼夜节律的变化,一般人的体温在37摄氏度左右,夜间体温稍低。体温也随生理状态而改变,如女性排卵时体温会稍高,发烧也会导致体温升高,同时也会由于病理性或其它原因导致体温发生变化。然而,无论体温如何波动变化,总是围绕37摄氏度这个温度点,所以37摄氏度就被认为是体内控制体温调节的“调定点”。

    根据物理学规律,温度从高向低传递,所以有温差(温度梯度)才能散热。在我们平时生活的环境中,气温很少高于或等于37摄氏度,所以体热很容易就能散发出去。 而气温一旦接近或高于37摄氏度,身体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变小,身体散热就会减慢、发生困难,甚至是“吸热”,随即造成体温升高,产生热射病。

    一旦身边出现热射病患者,可采取如下急救措施:轻者要迅速到阴凉通风处仰卧休息,解开衣扣、腰带,敞开上衣;如果患者体温持续上升,可用澡盆温水浸泡患者下半身,并用湿毛巾擦浴上半身;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或痉挛,这时应取昏迷体位,在通知急救中心的同时,注意保证呼吸道畅通。

    当然,预防措施也很重要。专家建议,在室内活动时,应保持自然通风。外出时,则适宜带上淡绿茶水或淡盐水。外出回家后,可多用温水洗澡,如果感觉身体发热发烫,可用一些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擦拭,蒸发吸热。

    很多人认为,在高温天气,将空调开得越低越舒服,但事实上,空调开得过低,使得室内室外温差过大,反而容易使人中暑。正确的做法应是不断调节居室温度,使人逐渐适应温度的较大变化。同时,居室温度的变化幅度,应控制在3摄氏度到5摄氏度之间。对于体质虚弱的老年人而言,应尽量待在家里,但不宜长时间使用空调,且要注重饮食规律。

人工智能离我们有多近
高温烤出“热射病”
安静是一道风景
Style 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