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华炜的民生实践

陈文劳 《 民生周刊 》(

    令人意外的是,“挖煤的”也开始做起了研发,人们开始改变对能源企业的认识。

    2010年10月26日下午,北京钓鱼台国宾馆2号会议厅里座无虚席,400余位中外专家和企业领导见证了全球首份新一代甲醇制烯烃(DMTO-Ⅱ)技术许可合同签订,它标志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DMTO-Ⅱ技术,在走向产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项受世界瞩目的原创性技术,正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联手相关科研院所和工程设计单位历时2年零7个月开发成功的。那一刻,人们开始改变对这个能源化工巨头的评价:陕煤化集团,原来不仅仅是个“挖煤的”,更是一个集煤炭资源开发、商贸、物流、电力、投资、冶金、机械制造、煤化工和高新技术研发于一体的特大型、综合类企业。其令人称道的不仅仅是超常的发展速度和持续向好的经营业绩,更包括强大的科研能力。 

    创新

    陕煤化集团年煤炭产量达1亿吨,合理有序地发展煤化工、实现煤炭就近转化、增加附加值,既符合陕西省政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改善群众生活”的总体要求,也与陕煤化集团打造中国一流安全节能环保能源化工企业的发展愿景相一致。“但我们缺少煤化工核心技术,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性、前瞻性技术。没有这些技术,我们只能生产大众化产品,建设传统的煤化工项目,只能进行煤的初级加工。企业虽然可能做大,但难以做强。”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华炜一语道破企业发展的“软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集团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科技创新。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等20多家科研单位,陆续与集团展开了合作,一批煤化工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会聚陕煤化集团。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开发中心、陕西煤化工技术工程中心、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相继挂牌成立。新一代甲醇制烯烃(DMTO-Ⅱ)工业化技术、甲醇制丙烯(MTP)工业化技术、混合C4烃催化裂解制丙烯工业化技术等一大批煤化工和煤炭开发前沿技术,成为企院合作的重点。 

    2010年4月,被誉为“陕煤化榆林版煤制油”的中温煤焦油氢质化技术,在陕煤化集团神木天元化工公司实现工业化。这个全球最大规模的中温煤焦油氢质化项目,年加工煤焦油50万吨,使昔日一度被浪费的中温煤焦油和煤气,变成了高品质燃料油、液化气、石油焦等产品。这是陕煤化集团“十一五”科技创新结出的首枚硕果,目前已经为陕煤化集团带来2亿元利润。 

    2010年5月11日,全球最大的通风瓦斯氧化发电工业化示范项目,陕煤化集团彬长矿业公司大佛寺矿井6万立方米/时煤矿乏风氧化装置通过国家能源局验收。这是迄今为止全球采用甲烷浓度小于0.75%煤矿乏风成功发电的首套工业化装置。这套示范装置的成功运行,标志着陕煤化集团攻克了煤矿“乏风发电”这一世界性难题。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能极大地降低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每年还可节约3000万吨优质煤炭,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量。 

    伴随着科技创新车轮的快速前进,陕煤化集团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攀升,实现了“每两年翻一番”的发展态势。面对如此骄人的业绩,华炜却说:“企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意味着退步,只会贻误发展良机。”华炜将目光坚定地盯在了企业未来的发展上。 

    履职

    除了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外,华炜的另一个身份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了解华炜的人都知道,他不仅有管理国有大型企业的丰富经验,更有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从业的丰富经历。这种经历,使他在搞好企业建设与发展的同时,能腾出更多精力了解民情、体察民意,认真履行人大代表的职责。 

    2007年, 华炜从当时陕西经济总量第一的延长石油集团总经理调任当时在陕西规模效益排名第18位的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董事长。

    上任之时,集团职工对夺去了166名矿工生命的陕西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特大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记忆犹新。这起让人不寒而栗的矿难,深深刺痛了煤业职工的心,他们最大的诉求是让生产远离矿难和污染。

    华炜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了解安全生产工作。在首次召开的集团中高层领导会议上,华炜没有过多地谈及企业的规模和各项经济指标,他强调最多的是安全环保工作。

    不久后,陕煤化集团一系列安全制度和措施陆续出台、完善;安全目标责任书的签订与考核兑现做到了常态化、制度化;安全费用的提取与投入、是否发生过事故,成为企业考核和任免领导干部的首要指标。 

    执掌陕煤化集团没多久的华炜就为集团发展找准了定位。仅仅3年,集团基本还清了安全旧账。完成了对铜川、蒲白、澄合、韩城等老矿井安全环保设施和采掘工艺的升级改造,瓦斯浓度及井下作业情况全部实现了全程在线监测。铜川、彬长等瓦斯突出矿井还建设了瓦斯发电机组,将瓦斯变为绿色能源。

    各矿区还积极实施煤矿沉陷区恢复治理工程,通过填坑、补土、平整、加固、植树种草,不断改善采空区和采矿区的生态环境,“十一五”期间累计修复生态面积150余平方公里。 

    经过5年的努力,陕煤化集团所属的骨干煤矿,全部达到了国家标准化矿井要求。

    民心工程

    为及时检查和治疗煤矿工人的尘肺病,陕煤化集团自筹资金,成立了尘肺病研究所暨灌洗中心。华炜上任后,不断追加对该中心的资金投入,先后捐赠共1100万元成立“陕煤安康基金”,购买了最先进的检查与治疗设备,使累计约900名尘肺病矿工得到了肺灌洗治疗。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我国煤矿工人收入低,生活困难,居所简陋,在陕西渭北黑腰带形成了“百里矿区、百里棚户区”的景象。2007年以来,华炜每年带头慰问捐助困难职工,几年来,陕煤化集团累计发放慰问金4450万元,“金秋助学行动”还使8600名学生圆了大学梦。集团筹措资金近2000万元,成立了“陕西省工亡子弟助学基金会”。 

    “要让困难职工从低矮的棚户区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华炜说。从2009年开始,陕煤化集团开始了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向社会公开承诺,计划用3年时间,投入近百亿元资金,建设494万平方米职工单元楼,解决75397户困难职工住房问题。这场“百亿民心”之举,让陕煤化集团收获了更多来自业界的尊重。 

    在不断改善职工居住条件的同时,华炜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加职工收入,让职工分享企业发展成果。“十一五”以来,陕煤化集团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向好,职工收入也水涨船高,人均年收入由2006年的不足1.5万元增加至目前的6.9万元。

    2007年末,全国遭遇大范围雨雪冰冻灾害,电煤持续告急,不少煤炭企业趁机大幅调高煤炭价格。此时,华炜立即通知所有下属单位,严禁擅自调高煤炭价格,严禁限售限卖,确保电煤和取暖用煤供应。 

    “虽然我们为此减利近20亿元,却为国家排了忧、解了难,为成千上万遭受雨雪灾害的群众送去了光明和温暖。这份功德,是再多金钱也无法买到和交换的。”华炜说。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华炜带领陕煤化集团干部职工,积极捐款捐物,第一时间将1600万元款物送到灾区人民手中。接着,又积极捐助5000万元资金,对口支援千阳县建设学校、师生公寓、医院等22个项目。华炜亲自挂帅,先后4次深入灾区指导重建工作,目前所有项目已经按期竣工并投入使用。 

    时隔2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陕煤化集团再度捐款901.7万元。同年,陕西全境发生大面积强降雨,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集团再次捐款3000万元,用于陕南灾区房屋和医院学校等设施的重建。这次捐款恰逢集团多个下属单位遭受洪灾,直接损失上亿元。华炜说:“自身的困难需要我们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尽一切可能弥补已经造成的损失。同时,我们更要从大局出发,关注社会民生,多为灾区造福。” 

    据统计,2008年以来,陕煤化集团向全国受灾地区直接捐款累计超过3亿元,成为陕西省乃至全国公益捐款最多的企业之一。不仅如此,陕煤化集团还积极开展帮扶工作,与陕西省79个贫困村结对进行对口帮扶。 

    华炜说:“我到陕煤化集团以来做了一些工作,尤其令人欣慰的是,企业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与尊重,使13万多职工和60万职工家属有了底气、有了信心,看到了希望,增强了凝聚力、向心力。” 

    有了这种自信和底气,人们更有理由相信华炜和他的优秀团队。

华炜的民生实践
一份杂志的公益剧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