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与马拉松奔跑了六年

——访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原厦门市副市长郭振家

本刊记者 丁筱净 《 民生周刊 》(

    获批举办马拉松赛时,郭振家还是厦门空港集团总经理,20天过后,他调任厦门市副市长,分管文体。由此,他与马拉松赛共同奔跑了整整六年。

    M :您与马拉松的关系是如何开始的?

    郭振家:提案出来的时候我还没到政府,后来我调任厦门市副市长,分管文化教育卫生体育。2003年1月19日报到后,张昌平市长跟我谈分工的问题,告诉我第一件事就是在三个月内把马拉松做起来,当时的马拉松定在了该年的3月30日举行。

    从那年开始,一直到我离开,经我这里完整做了六届马拉松。

    M :有哪几条原则是现在回想起来对马拉松很重要的?

    郭振家:当时环岛路修成之后,非常美,希望能在全球面前展示。所以第一点原则就是一定要做出品牌。

    第二,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政府一开始就定位,财政不出一分钱。

    第三点原则是,通过马拉松来推动全民体育健身运动,并且每年都要有所创新。

    第四,必须由央视直播。

    第五,要有高水平的成绩。

    M :第一届就开始完全市场化运作,是一个很大胆的决定。

    郭振家:是的。当时举办一届马拉松,大约需要1000万元。为此,动用了不少行政资源,几乎每个赞助商都是政府领导一个个谈下来的,说直白点就是到处卖面子,求支持。

    应该说刚开始拉到这些赞助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开头的影响力很小。但是这条路是正确的,为厦门培育了成熟的赛事运营队伍,也让厦门的赛事越来越受欢迎。

    回想以前都是我们要到处求人家赞助,后来则是大家争着要赞助,连国外知名品牌也来竞争,不得不投标来决定赞助权。我想这就说明这条路是走对了。

    M :央视直播,是否成为整个比赛影响力的关键?

    郭振家:我认为就是因为有了媒体的支持,才有了现在的厦门马拉松。当时谈直播的时候,央视非常支持,但我们必须支付一定的经费,第一届是250万。在当时财政不给一分钱的情况下,这就是一笔天文数字,是我们咬着牙做下来的。

    但是现在回头看,这比钱花得非常值。央视直播对整个赛事知名度,后来的赛事运营都有很大作用,同时还大大提升了厦门广电系统的技术水平,将厦门的广电队伍带动起来了。

    M :马拉松为厦门带来了什么样的经济效益?

    郭振家:很多媒体不知道,我们从第一届就让厦门统计局介入,做全面统计,看一个赛事究竟能够给城市带来多少经济利益。我离开的时候(2008年,编者注。),仅赛事举办当天和赛事后的一天,这两天每年就能给城市带来超过1亿元的收入。第一届就有7000万元左右的经济收入。

    为了更好地向参赛者展示厦门风采,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每一次赛事时间我们都经过精密的测算,选择一个既不影响交通、工作,又能够拉动双休日经济的日子来举办比赛,后来就将比赛时间定在每年一月的第一个周六,让外地人也能够利用周末来参赛,周日还能在厦门玩一天。

    M :厦门举办马拉松遇到过哪些困难?

    郭振家:在开头几年里,资金一直是厦门马拉松最大的困难。第一年行政力量介入商谈,勉强熬过,但第二年大家都不怎么愿意赞助了,觉得马拉松一天就花掉几百万,钱烧得厉害,宣传效果不理想,就渐渐退出了。正因为这样,厦门日报社在举办完第二届后就向政府提出运营压力太大,商量终止合同。我们也体谅他们的难处,在广电集团同意的基础上,将运营权转交给了他们。“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没想到给了广电以后,他们能把运营做起来,还能略有盈余,并且培育了这个专业化的运作公司。

    M :经您手举办了六届马拉松赛,能谈谈感受吗?

    郭振家:我觉得做一场马拉松,就像跑42.195公里,需要坚韧不拔和敢于超越的精神。

    国内有很多城市在做马拉松,有的城市做做停停,有的城市做得平庸,还有的做不下去了,为什么我们能做成金牌赛事?

    首先,我们坚韧不拔。有很多人做马拉松或者其他活动,每年到时候就做,做完就撂下,来年继续建起来重来一次,我觉得这样很难成功。厦门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今年办完马上投入下年的工作,没有间歇。运营团队和组委会不断总结思考,包括统计局的介入分析、企业自身的分析、财务的分析……分析不足在哪里,怎样能够办得更好,能够出新。

    现在的运营公司能够超越厦门日报社,将赛事运营成功,也是他们能够沉下心钻研、学习,不断改进的结果。

    为什么中国有的活动做不好,我个人感觉就是追求不够。政府说你们去做吧,做完了就扔了,当然也可以做得轰轰烈烈,明年又拿出来又是原搬照套,过三年就会慢慢衰减下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断创新,不断进取,这种追求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一个城市的追求。参加马拉松比赛,扛过10公里的时候,想着怎么扛过20公里,最终达到终点,依靠的就是毅力和超越。

    (本栏目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马拉松和一座城
与马拉松奔跑了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