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民生福祉怎样寻

《 民生周刊 》(

    “你幸福吗?”中央电视台记者的提问仍在民间发酵。

    一位87岁老人这样感慨,“现在的日子多好呀!农民种地不交税,娃娃念书不交钱,吃得好,住得好。”老年人往往会取历史的视角,一回望就望出日子的好来。

    不过,青年人过日子,往往会囿于现实,或为上好学校而愁,或为上医院看病难而愁,或为收入微薄成为“月光族”愁,或为买一个小蜗居而成为“房奴”愁。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日子再好也有愁闷日,再苦亦有快乐时。而大多数日子其实是平淡的。否则,愁苦扎堆,必度日如年;喜乐不断,人何以堪?

    所谓幸福,也正是这样一种生活观。只看到月圆月晴的一面,是自欺欺人。只看到月缺月阴的一面,是自取烦恼。基于这样的认知,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期待我们的幸福,也许就会多了一份坦然与淡然。平淡与温情才是真日子,乐观一点、积极一点才是过日子的真态度。

    要寻我们的幸福,第一价值坐标,的确要在与过去的比较中获得。回溯这十年,许多幸福的确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来临的,甚至因为我们生活在福中而未觉有多幸福。

    农业税取消了,城里人未必感觉得到,但农民有感受。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城里人未必感受深刻,但中西部地区觉得这不简单。每年2亿多农民工在中国大地上迁移,新生代农民工过半,他们似乎干的是脏累活,但毕竟他们获得了相对不错的收入。只有他们才能真切体味,这对于他们的家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以前农民生病大多是“小病躺,大病扛”,现在农民看病也能报销了。以前城市居民看病报销的少,现在报销的相对多了。一些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保障性住房的开建与分配,使他们的日子有了基础性的好转,要说幸福感,他们不会低。

    也许还会有不少人说,这些福祉只是别人的,自己并未享受到。那也许是他忘了,他的日子比这些群体要好。而他自己,则不过是在超越这些福祉后,遭遇了追求更加幸福的烦恼。平心而论,这些福祉,在“阳光照耀每一个角落”的意义上,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就教育言,世界这样评价中国:“中国用22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近百年的普及义务教育之路。这对于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来说,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是对世界全民教育的重大贡献!”就医保言,基本医保覆盖率超过95%,参保人数超过13亿,编织这张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医保网,中国仅用了10年时间,国际社会誉之为“世界奇迹”。

    当然,这些属于过去的功劳薄,我们没有理由躺在上面,而忽视新的问题和矛盾,不去解决更多民生难题。每个人都有充分的理由,期待改变现状迎来更好状态,期待未来获得更多福祉,期待国家变好、社会变好、日子变好。而这正是国家继续注重民生的理由。

    在此意义上,“增进人民福祉”,不惟是民众的心声,更是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强音。

民生福祉怎样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