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我本楚狂人

江 蓠 《 民生周刊 》(

    我本没有资格论史,但前日讲《鸿门宴》,读及古人诗句,多以成败论英雄,最刻薄的莫过于辛弃疾:“不修仁政枉谈兵,天道如何尚力争。隔岸故乡归不得,十年空负拔山名。”骂了人不算,居然还怀疑人家作为一个男人的孔武,真是岂有此理。

    千古而下,唯有一纤细小女子李清照,发出异样的声音,大呼“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难道女人看待男人,和男人对男人的要求,竟相差如许?

    他不是个野心家,顶多算个狂士。

    太史公一向公允,唯独在描写刘邦和项羽的长相上,有所偏向。他描写刘邦是个不同凡俗的美男子,“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集《三国演义》中刘备和关羽的优点于一身,显得儒雅而仁厚;而项羽呢,似乎有点先天畸形,长了一对“重瞳子”,实在称不上英俊。按照现代医学的解释,这种一目两眸的人,寿命不长,这为项羽的人生抹上了一层悲剧的气息。

    不过在古人看来,刘项二人都生有异相,只是项羽的帝王之相长在脸上,刘邦的野心藏在大腿上。

    可是天下哪有人把野心写在脸上的,所以,项羽不是一个野心家。

    反倒是民间戏曲里,西楚霸王的脸显得更加真实些:黑色花三块瓦脸,眉毛像两个寿字,黑白分明,威严肃穆。寿而未寿,别有一番悲壮在里头。

    可惜京戏里的项羽,毕竟老了点,像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流于迟钝。我想象中的项羽,应该是眉目冷峻,少年锐气,力拔山兮气盖世,举手投足间有着吕布的骄傲,周瑜的雄姿英发,更重要的,他应该有着祢衡式的疏狂不羁,豪气干云天。

    楚人多细腰,更多狂士,接舆如是,屈原如是,项羽更如是。

    他狂放,所以十几岁就无所顾忌地对着东游的秦始皇喊出心中的狂言:“彼可取而代也!”,真是初生之犊不畏虎。

    他狂傲,他的骄傲来源于骨子里的贵族气质。鸿门宴上,年方24岁的少年英雄,有着大把的青春作为赌注,根本不把那个陪着小心的市井无赖当成一回事,他自信地坐在主位上,居高临下地打量着眼前这位身虚体胖的中年人,深黑的眼波里流过一丝不屑。

    他狂狷,所以执拗地违背亚父范增的意愿,像一个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本能地抗拒着来自父辈们的谆谆告诫。

    他是个性情中人。

    性情中人,一颦一笑,一喜一怒,都是发乎真情而无心机的。孟子说:“眸子不能掩其恶”,何况项羽是重瞳子,他的心思都在脸上写着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我不喜欢《水浒》里的杨雄石秀,他们的心中连女人都装不下,何以装得了天下?所以,也只有灰头土脸地跟了宋江,在梁山上混口饭吃。我想象中真正的英雄,应该是侠骨柔肠,情深意重,从未泯灭对女性的温情。

    楚人多情,屈原的《九歌》便是见证。项羽喝着长江水长大,未始没有听过湘君湘夫人的罗曼史。然而我之认为项羽多情,不仅仅在于他和虞姬的生死之恋,更在于他是一个完整真实的普通人,他有着毫不混淆的爱恨情仇。

    首先他真诚。他的真诚,是巨鹿之战中即兴发表的煽动式演讲,是鸿门宴上对着樊哙直呼“壮士”的爽快,是被范增骂作“竖子”后默然不应的孩子气,是被刘邦三两句可怜兮兮的解释便卸去武器,并且立马供出卧底曹无伤的简单。

    其次他温暖。他眷念故土,心心念念的是江东父老,以致被人嘲笑为沐猴而冠。我认为,说这话的肯定是像刘邦那样的猥琐男人,为了前程,老婆孩子都可以不要,父亲也可以任人宰割,还要分一杯羹,何谈故土之情?

    再次他仁爱。狂放不羁的面孔下掩盖着一片脉脉情怀。他的仁爱,是虽杀敌如麻,对自己的将士却关爱备至,并亲自为他们吮血敷伤时的流泪不止;是一再放走刘邦、刘父、吕后,以及刘邦一对儿女的“妇人之仁”;是在生命最后危急关头,将唯一的生路留给爱将钟离昧与胯下的乌骓马,自己却单身面对数十万强敌而死战不屈的无敌无畏。亚父范增说,“君王为人不忍”,一句道出真相,玩政治权术,项羽不是个中人。

    他是个真正的精神贵族。

    正如人所说,楚汉之争,刘邦是以一个平民的智慧战胜了项羽贵族的骄傲。但我并不赞成血统论,我爱极项羽,是因为渗入他骨子里的精神气质。

    我也是楚人,血管里流淌着火神祝融的血液。虽然触摸不到几千年前祖先们的激情澎湃,却从父辈们的身上看到了楚人的倔强与尊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那是两千多年前的民谚,太过遥远;但湘方言中有一个词叫“霸蛮”,似乎能让我感受到当年西楚霸王身上的狂放与骄傲。

    不得不说起项羽的死,尽管我很不情愿,说到英雄末路,乌江自刎,这样的结局会让我心痛。那么我宁肯说起东城之战——项羽的最后一战,这是一场完全为了人格尊严的战斗,那个铁骨铮铮的男人,他虽败犹荣。

    还是让太史公来为我们描述项羽生命的最后一刻吧,“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乃自刎而死。”尽管有机会逃亡,他宁可选择战死疆场;尽管只剩一个人,他还是坚持战斗到了最后。这样的惨烈与悲壮,这样的高贵与骄傲,是刘邦平民式的实用主义永远也无法到达的境界。

    我突然想起了屈原,那个与项羽有着同样祖先的楚国贵族,那个唱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狂放诗人,在国破家亡之后,他自沉汨罗江,同样,完全是为了他作为一个高贵者的灵魂的尊严。

    慷慨赴死,义无反顾。我想,他们死之前,一定怀着对人性的天真幻想,对灵魂的高尚崇拜,对人类尊严的无比敬畏。

莫言:中国文学的一束光
我本楚狂人
走近城市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