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农民养老更需关注

《 民生周刊 》(

    最近,养老问题引发集中关注。

    “等我们老了,养老金够不够花?要不要延迟退休年龄?是否需要多缴养老金?”在谈论这些话题时,我们主要针对的是城镇居民或职工,并不包括农民。但现实是,我国多数老年人口,还生活在农村。农民的养老问题,更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全国老龄办负责人日前透露,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比例已达49.7%,而随着农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的增加,农村老年人“空巢”比例也达到了38.3%,而且上升速度比城市更快。

    年轻人外出打工之后,留守的孩子和老人,已经成了现在农村主要常住人口。等孩子长大了,上学了或随父母去了城里,留守老人就成了彻底的“空巢老人”。

    老年人“空巢”现象,是伴随城镇化和现代化而产生的。“空巢”不仅仅是老年人精神孤寂的问题,更是养老保障不完善的体现。

    从数据上看,农村“空巢”率低于城市,原因是目前农村还多少保留着“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农村老人大多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但从老人的保障水平和生活质量上来说,农村要比城市落后很多。

    城市老人一般都有退休收入和基本保障,有相对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有多元的养老服务可供选择。儿女虽然不在身边,但可以从物质和感情上照顾老人。

    而农村老人,虽然目前也开始推行社会保障,但保障水平还很低。不少子女远在外地务工,根本无暇照顾家里。农村老人只要还能动,也要参加农业劳动,同时还得照顾孙辈。不少农村老人连基本生活都比较艰辛,精神慰藉更是无从谈起。

    逐渐变老的农民,他们的保障在哪里?随着人口结构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养儿防老”也越来越靠不住了。年轻人外出务工,往往不是他们抛弃了敬老扶老的传统,而是现实条件所迫。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养老作为基本公共服务,无法全部由家庭独力承担,必须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探索符合实际的养老服务模式。

    我们应尽快补上历史欠账,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我国老年人口众多且“未富先老”,养老不能由国家包办,更不能完全交给商业机构,养老服务应因地制宜,更多地依靠社会的力量发展社会化养老。

    与城市老人的养老需求一样,农村老人的养老服务,也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专业的人才,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在农村也建立公益性养老机构和活动场所。

    中国人有较强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这种传统仍然保留在农村,这对于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和“空巢”问题,是一种无形的资源,也是优势。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有利于因地制宜开展集中养老、互助养老。

    但是,这显然不能单单依靠家庭的力量,更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社会的支持。

农民养老更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