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农民制琴师

□ 实习生 翟小雨 《 民生周刊 》(

    耿国生曾是北京平谷区一位普通的农民。30年前,他的生活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他已经是声名鹊起的制琴师。耿国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起伏,才完成了从农民到制琴师的华丽转身呢?

    “照猫画虎”结缘提琴

    1984年,刚从中学毕业的耿国生在村里农机站找了份工作,每个月工资40元。加上种地的收入,在当年,耿国生算是“高收入人群”了。但是,耿国生并不满足于现状。当看到村里已经有人开始做提琴时,耿国生也萌生了试一试的想法。

    但他的想法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你一个农民,没出过远门也没见过世面,太异想天开了。” 放着地不种,班不上,这在大多数村民眼中,耿国生太“不务正业”了。

    耿国生却是一头“倔牛”,“一旦决定了做,不仅要做成,还要做到最好。”抱着这样的决心,耿国生将手里的地转给了哥哥,辞掉了稳定的工作,一头扎进了做提琴的工作中。

    不过,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顺利。制作一把小提琴,既考验耐心也考验技巧。另外,出生于农民家庭的耿国生,根本没有接触过这种“洋玩意儿”,也没有什么音乐细胞,这让他的制琴之路走得异常艰难。

    但曾在农机站工作过的耿国生一直坚信,“自己有做手工活儿的天分”,只要用心学、勤能补拙,一定能比别人做得好。他买了许多电焊、木工等技术类书籍自学制作技巧;又借钱买了一把小提琴,拆成零件仔细研究,开始了“照猫画虎”的制琴之路。

    这一做就是大半年。在这段时间里,耿国生家里没有了主要的经济来源,加上之前买小提琴借的钱,生活一度非常窘迫。更令他难受的是,他的家人更加不支持他了。

    倔强的耿国生始终没有放弃,“甚至没有一丝动摇”。他认为虽然第一把琴很费功夫,但是如果能钻研透彻,哪怕花费再多的时间也是值得的。耿国生回忆起那段艰难的日子,陪伴他的只有无数的小提琴零件和书架上一排排技术类书籍。

    功夫不负有心人,耿国生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一年之后,他做出了自己的第一把琴,这把琴卖到了400元。在90年代,这笔钱相当于一个农民家庭大半年的收入。这让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家人也开始渐渐理解并支持他。耿国生则更加坚定了自己做琴的信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做琴的事业中来。

    至今让狄国生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当他做到第二十几把琴时,一个“大客户”一口气就买下了耿国生当时全部的提琴。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的家人也投入到了耿国生的制琴工作中来。随后几年,耿国生凭借着“做琴就是做艺术品”的信念,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他的提琴作坊也开始声名远扬。

    细致的制琴师

    耿国生的手掌厚实有力,和一般的农民没什么两样。但就是这双手,做出了一把又一把细致精美的提琴。其中,最贵的一把是以12万元的价格卖到美国的高档小提琴。说起这把提琴,使用的是囤积了十多年的木材,品质非常精良。再经过40余道细致和复杂的加工工序,才最终成形。耿国生很骄傲地说:“我做琴有自己的制作理念,其中有三点最重要。一是选材考究,二是工艺精良,三是用心。”

    在选材上,耿国生每年都要去东北长白山一带亲自选购最好的木料,因为那里的环境与很多国外制琴大师选择木料的环境非常接近。

    说到制琴的工艺,耿国生滔滔不绝,眼神中都透着光彩,“做一把好琴最少得三年,起码它的材料得存放三年以上。只有经过反复的吸收水分和风干的往返过程的木头才能保证制作成提琴以后音色饱满、琴体不开裂。”

    在工艺上,虽然村里很多大的制琴工厂都采用机械化生产,但耿国生始终坚持他自己摸索出来的纯手工制作方法,木头全部用天然胶粘合,给提琴刷的漆也是用天然成分的中草颜料熬制而成。

    耿国生憨厚地说:“我做的琴全部是手工制作,每做一把琴,我都把它当成一件艺术品。我希望以后能做成我自己的品牌。”

    不会算账的经营者

    耿国生做起琴来虽然十分细致,不过,在算账方面却并不十分“精明”。

    当提及工作室每年的利润时,他盯着天花板想了半天,反问记者,“成本这东西怎么算呢?”随后耿国生不好意思挠挠头,笑说,“我真的对这个东西不是很了解。我数学不好,再说自己家里做琴也没有账单。”

    他只知道,买进一批木材一般要花费10万元,能做不到90把琴。耿国生的生意经很简单,“只要差不多,不亏本就可以了。”

    待人十分憨厚热情的耿国生,也因此被家人“批评”过。

    一次,一个老邻居带孩子来买琴,他二话不说直接送给他们一把。家里人知道后不太高兴,说做把琴也不容易,怎么能这样不跟家人商量就白送人家。耿国生却急了,觉得“这么多年的街坊领居了,怎么能为一把琴计较”。

    今年2月份,为了拓展业务,耿国生让儿子做了一个专门销售自家提琴的网站,起名“弦悦坊”。页面简洁优雅,客户只需很简单地几个步骤就能完成网上交易。

    网站上有这样一段话:“如果该琴不能让你兴趣大增,你只要将琴在30天之内寄回,我们将在48小时内将已付款全额返还,并且往返运费也全部由我们承担。”

    这种“大胆的营销方式”,耿国生却没想那么多,甚至有些不以为意,“我卖的不仅是琴,更是信誉。我在制作过程中投入了很多心血,所以我才有自信做这个保证。”

    目前,工作室的销售渠道只有直接上工作室买和网上销售两种。虽然他给每一把琴配的琴箱都很结实,对琴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消费者不免对运送过程中琴是否会被损坏有些担心。因此,有很多网友都建议他在城里开个实体店。

    但对于网友们热情的提议,耿国生却否决了:“我做琴就是在做工艺品。如果要我为了开实体店而降低做琴标准,那么我宁可不做。”

    原来,纯手工制作的琴必须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每年平均只能生产一两百把。而一个实体店,至少要有一百把琴才能开得起来。

    “在做琴这件事上,我是坚决不会妥协的。”老耿拿出叼在嘴里的烟,认真地说。

农民制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