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四川峨边:扶贫催生新彝乡

梁文华 王永春 《 民生周刊 》(

    走近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大堡镇双溪村月儿坪彝家新寨,只见一座充满彝族特色的寨门高耸寨边,村子内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座座红黄黑三色装点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房屋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美观。走进村子,只见孩子们在广场边的体育设施上锻炼娱乐,而村中人们更是笑逐颜开。

    面貌一新的山中彝村

    双溪村村民拉布拉根家,电视机、VCD、收录机、饮水机、电饭煲等家电一应俱全,客厅里还装上了电话。“今天的生活与过去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拉布拉根说。

    过去拉布拉根和其他40多户村民居住在海拔近2000米的山坡上,家家户户在陡峭的石壁上开出巴掌大一块平地建房子,房子的后檐紧挨石崖。因为离房子太近无法排除,村民们只能用铁丝或绳子拴住有滚落隐患的石头。而房子门前就是绝壁,每天进出得靠架在门口的木梯。每当进入雨季,村民们更是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的泥石流。人和牲畜,被滚落的山石夺去生命的事情常有发生。

    以前的双溪村一年中有三个月晒不到太阳,几乎整个冬天都在云雾笼罩中度过。山路曲折艰险,村民下山到镇上买点生活用品来回需一天时间。

    “油毡盖房顶、竹笆围墙壁、绳子绑石头、梯子搭门口”是村民们过去生活的真实写照。

    2004年,为改善村民住宿环境,县政府通过协调,在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至美姑县路边,统一规划,建设富有民族特色的新村,对40多户村民进行了整体搬迁。新村户均住房面积150平米以上,厨房、院坝、畜圈、厕所被改造一新,户与户间修通了水泥路。村民的生活条件大幅改善。

    2010年,峨边彝族自治县对小凉山地区实施综合扶贫开发。为进一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该县投入资金对该村48户农户住房进行风貌改造:通过改厕、改厨、改灶、改圈、改路,对房屋外部和内部进行装修,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突出彝族文化特色,打造“现代彝家新村寨”,成为黑竹沟旅游文化走廊的亮点。双溪新村民居改建点最引人注目的是无处不在的彝族传统文化元素。无论是装饰的红黄黑三色,还是牛角、太阳等图案,或是门框、窗格、墙裙、挑拱的线条和纹饰,都是小凉山彝区最鲜明的民族文化符号。它们集中反映了彝族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文明的崇尚、对未来的追求和建设美好新家园的强烈愿望。

    经济文化齐头并进

    双溪村是峨边彝家新寨建设的一个缩影。该县抢抓小凉山地区综合扶贫开发机遇,统筹实施就业、产业、新村、教育和交通等扶贫工程,确保到2020年实现与全省全市同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2011年,峨边彝族自治县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工作攻坚破难,重点推进实施了彝家新寨、特色产业、教育、卫生等十个专题、4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2.2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38亿元。其中彝家新寨建设投资1.56亿元,新建住房1474户、改建676户。

    该县围绕“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推进无序输出向有序输出、体力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两个转变,突出引导、培训、输出、保障四个环节。

    2011年,全县举办技能培训班38期,培训3063人、其中彝族1074人;加大有序输出力度,新增转移就业2787人、其中彝族1042人;全年输出转移2.8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95亿元,人均劳务收入6741元。通过彝家新寨建设,实现了群众乐业,彻底改变了彝区贫穷落后的面貌。

    峨边彝族自治县大力发展林、笋、畜、薯、茶以及干果、药材“5+2”绿色农业。2011年,该县建成“川黑1号”黑猪养殖示范区2个;五旺公司“竹海牌”获四川省著名商标,4个农产品获有机产品认证。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经营收入实现1.68亿元。

    为让这些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彝族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县妇联组织机关、企业女干部走进“彝家山寨”,与彝族家庭结成“一帮一”的对子,帮他们打扫卫生、清理房间。已有50多位妇女干部与大堡镇双溪村月儿坪彝家新寨和哈曲乡解放村彝家新寨的彝族家庭认亲结对。县妇联负责人表示,要通过开展‘五星家庭’创建活动,在彝区大力倡导健康文明新生活,加快彝区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

四川峨边:扶贫催生新彝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