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孔子的面试

周 礼 《 民生周刊 》(

    公元前487年,孔子的学生冉求与齐军交战,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季康子(鲁国正卿,也是鲁国的实际掌权者)心情大悦,问冉求有什么需求?冉求趁机向季康子推荐了自己的老师孔子,希望季康子能够重新启用他,使鲁国更加强盛。

    对于启不启用孔子,鲁哀公与季康子都心存疑虑。一则孔子年岁已高,能否担当大任还是一个未知数;二则,14年前,孔子曾辞鲁而去,这给鲁哀公与季康子的心里都留下了一个阴影,如若重新启用孔子,他会不会像当年一样一遇到阻力就拍屁股走人呢?尽管季康子有着诸多的顾忌,但他鉴于父亲季桓子留下的遗言,再加上冉求的大力保举,最终季康子以很高的礼遇将孔子接回了鲁国。

    为了稳妥起见,季康子为孔子安排了一场面试。主考官为鲁哀公和季康子,这便是孔子一生中的最后一次面试。鲁哀公率先问道:“先生,请问怎样才能让人民服从于我呢?”

    孔子略加思索后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或是口服心不服。”孔子的意思很明显,为政之道,关键在于选拔贤能的人,只要为政者明辨是非,为老百姓谋福祉,那样人民自然就会拥护你。

    鲁哀公又问:“以先生之见,我如何才能治理好国家呢?”

    孔子说:“要治理好国家,首先就得搞好民生,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健康长寿。”

    鲁哀公问:“那具体该如何实施呢?”

    孔子说:“减轻劳役赋税,老百姓就会富裕,遵从礼教,远离战祸,老百姓就会长寿。”

    鲁哀公说:“如果我按照先生所说的那样做,国家岂不贫穷了吗?”

    孔子说:“哪有子富而父母贫的呢?”

    接着,季康子又问孔子:“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如何?”

    孔子回答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面试的结果是,鲁终不能用孔子。从此,孔子专心学问,不再过问政事。

    这是一次失败的面试,纵观孔子的回答,我们不难看出其失败的原因所在。孔子主要推行的是仁政,虽然孔子的政治思想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并非完全行得通。而重视民生,任用贤能,这样的回答看似不错,实则显得空洞,就像喊口号,算不上什么建设性的意见,而鲁哀公和季康子所关心的是如何搞好国家的经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以此雄霸天下。

    在春秋战国那样的混乱局面,光靠推行仁政是不够的,富国强民才是根本,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要一个国家的经济上去了,其它方面也会欣欣向荣。孔子看待问题,多从仁义道德的方面出发,而忽略了法律法规与经济生产。难怪齐相晏婴会说:“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试想,如果人民生活富足,他又怎么会去干违法乱纪的事?如果一个国家法纪严明,政治稳定,又有谁敢冒险来侵犯?因此,孔子的回答不能打动鲁哀公和季康子的心。

    从孔子失败的面试,我们可以受到这样的启发,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应该少说空话、大话、不切实际的话,在回答考官的提问时,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那样才具有说服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抓住考官的心。 

奥运精神在身旁
“快乐暑假”的伪快乐
喜乐舒坦
孔子的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