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心中的瓦尔登湖

陌上青 《 民生周刊 》(

    闲来无事到书店逛,往外走的时候,意外地看见了《瓦尔登湖》静静地靠在橡木色的书架上。早就对此书有所耳闻,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下。

    封面上郁郁葱葱的树林环绕着清澈的湖,一艘船停泊在岸边,一个人手拿船桨默默地伫立在湖畔,对着湖眺望。在梭罗的笔下,湖是风景中最美丽,最富于表情的姿容,是大地的眼睛,湖边的河生树是这眼睛边上的睫毛,而四周树木郁郁葱葱的群山和悬崖,则是悬在眼睛上的眉毛。

    如果说白天是在一刻不停的喧嚣中度过的,那么夜晚的来临,就更能使人沉静。在静静的夜里,轻轻打开这本书,用心感受文字,咀嚼自然的美丽,一切的喧嚣就都变成了过眼烟云,夜深人静时,阅读便成了一种享受。

    梭罗的研究专家哈丁说,《瓦尔登湖》至少有五种读法。作为一部自然的书籍;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作为一部文学名著;作为一本神圣的书。也许心境的不同,理解的意义也有所不同,所谓千人千看,大概就是如此。在我看来,它是一本属于心灵的书,于恬淡中渐渐拨动人的内心,如湖水轻漾。

    亨利·戴维·梭罗,1817年7月12日生于康科德村,毕业于哈佛大学后回到家乡执教并开始尝试写作。美国独立69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他离开喧嚣的城市,搬进了离波士顿不远的瓦尔登湖畔的一片森林中,自己开荒种地,打猎和伐木,过着那种近似原始、极其简朴的生活。以便认真地观察和体会人生的真谛,把自己的观察和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然后才有了这本散文名作,随着时间的流逝,声誉与日俱增,被誉为美国环境运动的先驱。

    美国的梭罗博物馆曾在互联网上搞了一个调查:你认为梭罗的一生很糟糕吗?因为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他没有去经商或走向政界,而是选择了瓦尔登湖,过着原始简朴的生活。在世44年,没有女人爱他,没有出版商欣赏他,直到他得肺病死去,在当时很不被人们所理解。然而出乎意料的是,92.39%的人点击了“否”,5.6%的人点击了“是”,2.1%的人点击了“不清楚”。大多数人认为,他活在了自己该活的领域,做着自己生活中该做的事,他是自己真正的主宰者。

    然而现实中真正能像他一样的又有多少人呢?在这个物质横行的年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那是苛刻,但对所求多一些节制,则是理性。喜欢这样一段话:快乐的秘诀就藏在这样一种平衡里,既不放弃世俗的温暖,又能坚持歌唱。这平衡也许很脆弱,但是要相信它的存在。

    岁月中,完全依照自己的本性生活,坚持自己所爱,也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梭罗找到了他的瓦尔登湖,在湖边完成了他对自身深度的衡量,那么我们心中的湖在哪儿呢?

租生活,给压力松绑
“宝贝”有意思
岳母摆摊
那年,我们毕业了
心中的瓦尔登湖
六一宝宝乐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