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在“心目影院”触摸色彩

□ 本刊记者 刘芯邑 《 民生周刊 》(

    北京市老城区钟鼓楼西大街79号院,一座普通的四合院。院落古色古香,绿树成荫,似乎与两旁其他建筑没有两样。而就在这栋普通的建筑物里,有一家令北京盲人朋友津津乐道的红丹丹“心目影院”。

    为盲人办影院,乍一听,许多人都会感到难以置信。然而,“心目影院”不仅让盲人朋友实现了用耳朵和心灵“观赏”电影的愿望,而且给他们黑暗的世界,带去了光明与色彩。

    “讲述”电影

    2003年7月30日,一心致力于残疾人公益事业的王伟力、郑晓洁夫妇,建立了北京红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简称“红丹丹”),并于2005年3月初正式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盲人公益电影院——“心目影院”,同时王大伟也是电影讲述人。

    “心目影院”的放映厅只有30多平方米,里面有一台液晶电视机、播放影片所用的DVD机、音响设备,联排的座椅是普通的木板椅。 

    放眼望去,墙上“残健同行,共享生命”8个大字赫然在目,而一张张手工制作的精美电影海报,则记录着这些盲人朋友曾经走过的“听影”岁月。

    5月19日,墙上的放映时间表显示,这次放映的电影叫《孙子从美国来》,讲述人为韦寒夜。

    上午9点30分,电影正式放映,小屋瞬间安静下来。坐在电视机旁的志愿者韦寒夜,两眼始终不敢离开屏幕,随着电影画面逐字逐句地向大家讲解。

    “布罗克斯,快叫爷爷……”听着韦寒夜绘声绘色的描述,盲人观众一会儿笑,一会儿惊讶,仿佛与剧中人物在直接交流。

    在放映过程中,遇到观众上厕所,志愿者马上过来搀扶;谁口渴了,马上有人递过水杯。

    11点30分,电影放映结束。韦寒夜松了一口气,屋内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盲人谢金颖老人说:“这两小时,我借小韦的眼睛和真诚,像健全人一样‘看’了一部精彩电影。”

    韦寒夜告诉记者,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这家“心目影院”,觉得很特别,于是自2007年成为志愿者后服务至今。“为盲人朋友讲电影,让我心里很有满足感,既充实了精神生活,又陶冶了情操。” 

    很多西方记者和同行对“心目影院”现场讲解的方式非常好奇。在美国、日本等地,政府会资助发行供盲人专用的影碟和录像带,而提供现场讲解,并与讲解者现场交流的方式却很少见。

    日本点子图书馆是一所世界知名的助残机构,老馆长田中先生曾为“心目影院”做技术支援。他对这种现场讲解的方式赞叹不已,说自己根本不是来传授经验的,而是来学习的。于是回到日本后,田中馆长也开始要求职员们进行现场讲解。

    不仅仅是创意

    提到“心目影院”,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王伟力。作为地道的北京人,王伟力说话很有感染力。其诚恳、认真、细心的态度,更让朋友们亲切地称呼他“大伟”。

    提到创办“心目影院”的初衷,王伟力依然印象深刻。那是在2004年的一天,一位盲人朋友到他家做。也是那一次,他第一次与盲人共同“观看”电影。为了能让朋友知道电影内容,大伟就在对白的空隙处,加上自己的描述,讲解影片的情节。影片结束,盲人朋友忽然拥抱住他,感动地说,“我从来都没有得到过这样的享受,太幸福了,谢谢你。”

    盲人朋友的感激让大伟很震惊,原来“看电影”这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在盲人看来却是一种巨大的幸福。

    那时,大伟的妻子郑晓洁正在拍摄一部残疾人题材的电视片。筹备中,他们接触到更多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他们的简单诉求,深深感动了大伟夫妻。

    王伟力,本是中国科学院一名科研人员,辞职后,下海经商,他的妻子同样也放弃原有的事业。王伟力告诉记者,这期间他四处选址、拉赞助。原中残联发展部主任丁启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著名主持人苏京平等给了他们很多的鼓励和支持,拜耳、微软、壳牌等外企的资金注入也给了夫妇俩莫大的帮助。

    即便如此,红丹丹得到的支持仍不足以维持“心目影院”等各项事业的运行。“心目影院“的影片,有很多是大伟自己买的,更多的是个人捐的, “心目影院”就这样在摸索中渐渐成型。

    有人说盲人电影院是一个绝佳的创意,王伟力却认为这绝不仅仅是一个创意,更多的是给盲人群体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服务。

    色彩世界

    至2011年年底,红丹丹近千名志愿者已经为5000多位盲人讲述了200多部电影,常来讲电影的志愿者有王小丫、崔永元这样的著名主持人,也有许多不曾留名的普通人。

    讲述的影片题材丰富多彩,有新上映的大片,也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片,涉及国内外、历史题材、现实生活、纯艺术片和喜剧片等。2008年奥运会时,王伟力还向盲人提供视觉讲述,让他们感受奥运、参与奥运。

    2006年5月21日“心目影院”的故事被搬进了北京新闻广播,成为广播电台一档每晚固定的节目。这档节目从主持人到录音剪辑都由盲人独立完成。此外,“心目影院”还开办了盲人播音员培训班,并请来了专业老师提供辅导。

    张桂枝老人今年快80岁,失明13年,老伴儿也已离世3年。失明后,她早已忘记了花儿的颜色。听到“心目影院” 的电影,她说:“突然,那些消失的记忆都回来了,想起年轻时与老伴儿在公园里,红的花绿的草,想起了水的颜色和水面上漂着的小船。”

    事实上,“心目影院”能走到今天并不易,影院的开销几乎花光了王伟力的所有积蓄,后来靠四处筹款及社会募捐,才渐渐好转。

    目前,影院全职员工仅7名,而志愿者团队却有1000名左右。他们都来自不同岗位,且队伍仍在不断壮大。志愿者曾鑫告诉记者,盲人朋友们自强自立、勇于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深深打动了他。

    王伟力说,盲人是不能分辨颜色的,对于那些先天失明的人来说,永远也不知道绿色是什么。也许绿色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是一个符号,但是,“心目影院”给了盲人希望,让他们的世界有了颜色。

    “心目”模式期待复制

    2011年7月,红丹丹成立了“心目图书馆”。这也是红丹丹的重要项目之一。2012年5月13日是“全国助残日”,“心目影院”共同为盲人朋友开启“心目阅读之旅”的主题活动。首都图书馆馆长陈坚副向“心目影院”赠送了30场经过精心挑选的“首图讲坛”讲座,及8套涵盖超过2万部图书的多元历史文化休闲类有声读物,全部由著名播音员真声朗读,

    作为中国首家民间语音图书馆,它能为盲人提供更多的“视觉”享受。图书馆的成立,得益于影院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的不懈努力,他们所做的,就是要满足盲人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如今,红丹丹已经获得残联批准,正在筹备注册成为正式的NGO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至2012年,中国综合盲人(包括身体其他肢体部位有残缺的)达到16910万,其中单纯盲人(仅视力失明)达1233万。在社会生活中,视觉的障碍导致了他们信息获取的不平等,这直接影响了其生活质量。

    在王伟力看来,如何改善盲人群体的生活,仅靠红丹丹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他告诉记者,目前,天津、南京、郑州、深圳、大连、长春等十多个城市,都与“心目影院”长期合作。王大伟表示:“心目影院”在别的城市不设立分支机构,但是会无限量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组织交流开展各种活动,为各地盲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东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何志宁表示,“心目影院”是一个具有非凡意义的社会福利项目,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为盲人讲述电影,在我们的社会中,还是一项崭新的公益事业,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如果政府能更多地参与其中,并从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将会积极促进这项公益事业的发展。”

    对于红丹丹的未来,王伟力充满信心。接下来,他想将“触摸展”开到盲校,让更多的盲人通过触摸知道历史,了解艺术和美。同时他还将继续扩大语音图书馆,让更多的盲人通过听觉得到精神食粮。

    在王伟力看来,“心目影院”如能得到复制,将是他最大的喜悦。

“哭穷帖”泛滥背后
餐厨垃圾的尴尬流向
在“心目影院”触摸色彩
网售“真题”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