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面孔

《 民生周刊 》(

    @沈星 用生命托举生命  

    他,面对少年落水的险情,纵身一跳,几次将少年托举上岸,在少年得救的那一刻,他却沉入水中,走完31岁的青春年华。他,就是第二炮兵工程大学青州士官学院副营职参谋沈星。

    5月13日上午10点,沈星正带着妻子和孩子路过山东青州南阳河畔,突然,岸边传来呼救声,沈星看到河堤边一位少年正慢慢地滑进河里。沈星不加思索跳进水中,沈星托举着落水的孩子向岸边移动,由于脚下的堤坡青苔太滑,被救的孩子浮出来又沉下去,如此反复,筋疲力尽的沈星最终沉入了水中,沈星的壮举又一次树起了道德的丰碑。

    @丁国华 用我的器官,减他人痛苦

    5月22日下午,丁国华从江西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手里接过了人体器官捐献荣誉证书。这位37岁的乐安县农民在饱受病魔多年折磨后说:“我其实也没有什么崇高的精神,只是希望我去世后将器官捐给那些受折磨的病人,减少他们的痛苦。”

    丁国华经历的一场车祸,造成了他粉碎性骨折伴截瘫。之后,父亲过世,妻子带着女儿也离开了他,他只能和年迈多病的母亲相依为命。当地政府和乡邻的帮助,让他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丁国华觉得要回报好心人的关爱,从此就萌生了捐献器官的愿望。5月22日,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到丁国华的病床前时,他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我死后能把我的器官捐给那些需要的人,为社会作点贡献。”

    @廖乐年 七旬教师不老的乡情

    5月25日,廖乐年——这位略带羞涩的七旬岁教师走上了“广东好人”廖乐年先进事迹报告会的讲台。

    现年67岁的廖乐年是祖籍广东省梅州市湖寮镇长教村的马来西亚第三代侨胞,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2002年退休后,遵母亲嘱托,回到湖寮镇长教村义务教学。为了筹措教学经费,廖乐年每年还要往返一次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以筹集巨大的教学费用支出。十多年来,他满怀赤子之心和关爱之情,义务办学培育了5000多名学生,资助贫困大学生和村民达20多人,捐资修建山村道路和学校累计超过200万元。

    @张跃 义无反顾走上反烟路

    今年53岁的张跃是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人,自1999年开始进行全国巡回反烟行动,至今已走过302个城市;每路过一地便走上街头搜寻烟民,并说服其戒烟;劝说无效时,会夺下对方烟头一把掐灭。十几年来,他为了反烟行动,倾家荡产,负债累累;与此同时无法得到家人的支持,但他称会不惜一切代价地走下去。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其家乡新安县政府决定每个月给他发放一千元现金,这将成为他唯一稳定的经济来源。在张跃看来,这一切都证明了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王澍 让建筑有了归属感

    2012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授予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建筑师王澍,评审辞这样写到:其作品的杰出特性与品质,出于他始终致力于建筑的坚定与责任,那份坚定出自于一种特定文化及区域的归属感。

    王澍那些 “孤独地坚持”的段子,近期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学生时代便宣称没有老师可以教他、每年只接一个项目、从不跟风西方潮流、热衷于文化保护……有媒体用了这样的标题来报道他:“异类的胜利”。

    5月25日,自称“业余建筑师”的王澍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的颁奖。这意味着王澍被载入世界建筑史册。

热事
新政
面孔
声音
锐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