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美学视角的生活化

□ 张治军 《 民生周刊 》(

    生活中的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都时常在抱怨,生活的繁琐已把宁静的梦想渐渐吞噬,我们发现自己很难快乐,很难松弛,很难幸福。

    每天早晨在闹钟一遍遍刺耳的催促声中起床,把自己塞进只能容得下一只半脚的公交车,顺便祈祷,一会儿车门别把自己的公文包夹在外面;老板的催促、同事的埋怨、忙不完的工作、写不完的文稿……匆匆结束一天的工作,再次面临拥堵的交通,只剩归心似箭。晚上总也不会那么空闲,得继续完成未完的工作,为明天奔忙提前备课;熄灯入睡,本渴望享受这短暂的安静,却被窗外工地的敲击声搅得彻夜难眠……

    用时下流行的“高晓松体”来说:干我们这行的,干好了挣七八吊养老钱,干不好诚惶诚恐难成眠。生活也因此平添了许多烦恼。然而当我们坐下来,沏杯热茶,看一本关于美学的书籍,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是美,只是我们缺少了审美的心态。

    中国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谈美》一书的第一个章节就写了“我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园中那一棵古松,无论是你是我或是任何人一看到它,都说它是古松。但是你从正面看,我从侧面看,你以幼年人的心境去看,我以中年人的心境去看,这些情境和性格的差异都能影响到所看到的古松的面目。

    朱光潜对古松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木匠、植物学家和画家同时看松,木商盘算着它是宜于架屋或是置器,思量着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植物学家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而画家却聚精会神观赏它苍翠的颜色,它的盘曲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举止高昂、不受屈挠的气概。

    其实生活就摆在那里,熙攘的城市从不为我们的态度而改变,有的人幸福,有的人苦恼,有人充实,有人沮丧,只因看到事物的角度不同,也就是审美的眼光不同。美学,一个很多人看起来虚无缥缈、高深莫测的学问,其实和生活息息相关,若能以美学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会发现许多过去我们忽略掉的美。

    闹钟再次把我从梦中叫醒,我却不再觉得它刺耳,那是黎明吹响了冲锋的号角;把自己塞进拥挤的公交车里,不再觉得难以呼吸,那是无数同样奋斗在这个城市中的人,在与我因缘而擦肩;傍晚回家的路上,欣赏夕阳之柔美,感受那耳中嘈杂、眼中宁静的世界;入夜宽衣而睡,沐浴月光洒满床头,听着窗外工作作业的声音,那是美学中所言的“崇高之美”,是巨大的城市在拔地而起;隔壁老人的咳嗽声,是在呼唤老伴的相扶相搀;孩童的哭闹,那是在见证生命的成长。

    一切烦恼,因视角不同而改头换面,沏一杯热茶,静静品味一本美学的书,人生在悄然改变。

    (作者系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

芳菲四月榆钱肥
谷雨“吃春”
“读书日”闲话
美学视角的生活化
君子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