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清明节随想

朱世林 《 民生周刊 》(

    今年的清明节就要到了,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总不免在这个时段特别容易追忆往事——常常会想起已故前辈在童年印记中存留下来的印象;也会忆起父辈们不厌其烦地诉说着祖辈们陈年过往的故事,不论是哪个姓氏,往往都会有属于本宗族一脉相承的发展序列,似是便于溯本求源,在很多人看来,“祖德流芳”成为中国百家姓祭祀神台上共同的传统文化交集,演绎着中华民族 “勤劳、宽厚、德孝、明理、兴家、立业、旺族”的不老传承。

    或许是因为与时俱进的原因,祭奠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有亲临其境祭奠、网(络)祭奠、遥(拜)祭奠、代(位)祭奠等形式出现。

    舜帝是中华民族始祖五帝之一,《史记?五帝本纪》: 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今湖南宁远县九嶷山);又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尚书》云:“德自舜明“。由此看来,舜帝是我国道德文化的奠基人和实践者。相传自夏朝开始,湖南宁远九嶷山就作为祭祖(舜)朝圣之所,历代香火不绝。大禹、秦始皇、汉武帝望九嶷而祭舜。

    后常有朝廷命官和地方官员来此祭祖谒陵,代代相袭,如:唐玄宗李隆基遣官张九龄赴九嶷祭舜,南朝宋武帝刘裕遗官颜延之赴九嶷祭舜,并留有祭文。

    明洪武四年(1371),太祖朱元璋新制御祭文,遗翰林院编修雷燧到九嶷祭舜。此后,如遇国家大典、大事,朝廷遣官祭舜,渐成定制。明代御祭12次。县令代朝迁致祭为每年二祭,时间为农历二、八月上甲日。

    清承明制。荣锡勋《南岳形胜考》:“历代帝王遣使致祭南岳,必分诣炎陵舜陵”。据不完全统计,清代御祭43次。其中著名书书法家何绍基所书的正楷谕祭文碑刻为碑苑珍品。

    我们祭奠祖先,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形式上的单纯的祭奠,应该提升其内涵,并同步祭奠一种属于中华民族所刻骨铭心“道德文化与慈孝文化”的本体;我们必须返本开新,“以德化民、以和为贵、以仁睦邻、以礼相聚、以义博长、以善谋事、以孝治家、积德生辉、德福此地、德富民众”,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厚德慈孝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去抚慰和疗伤那些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的现象;让“厚德与慈孝”成为我们共同的祭奠与坚守主题,弘扬德孝文化,并引导其发扬光大、回归本源。这样,或许才真正对得起自家神台上那句“祖德流芳”。

    德孝文化润泽着九嶷山下这片广袤的土地。自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正是因为这里天性朴实的子孙后代传承了舜帝“只为苍生不为身”的德孝衣钵,在偏远的湘南山区自古人才辈出,历史上曾孕育出唐代湖广第一状元李郃和宋代特科状元乐雷发,还有84位进士。或许是德与孝根深蒂固吧, 在这里,还有一位叫欧阳名友的普通农民,他热心赡养9位五保老人43年如一日,特别是不怕苦不怕累地照顾两位瘫痪五保老人,受到了当地人的称赞,是全国道德模范。

    清明,祭奠,是一种追忆、缅怀与念想,更是一种“祖德流芳”的传承与继往开来、返本开新的责任!

愚人节里你愚谁
被“愚”也快乐
伤不起的草莓族
清明节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