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救救国家庄(记者手记)

本刊记者 尹建权 《 民生周刊 》(

    我们的到来打破了国家庄的宁静。当得知我们是记者时,村民们争相围拢过来,其中不乏七旬的白发老人和稚气未脱的学生。他们口中反复说着一个字——“毒”。               

    “我们这些老骨头死活无所谓,但这些娃娃可怎么办呀?看着这些娃娃遭罪,简直是作孽呀!”无奈,叹息,泪水,当老人浑浊的双眼望向我们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将他们的故事讲述给更多的人听。

    在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中,许多人失去了借以缅怀家乡的那片故土。在不问村庄的消失是怎样改变着一乡之文化、一代人之记忆时,越来越多的村庄正在遭遇象征着现代化的楼群及厂房的堵截。有的人经历了从村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变,而更多的村民,正经历着城市对村庄的逼仄,接受着城乡差距的另一个不平等——环境剪刀差。

    一个化工园区的建立究竟给村民带来了怎样的福利?在国家庄,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政府理想与村民现实的对撞。在耕地被圈占的背景下,在自来水有毒的情况下,在化工厂的庞大身躯渐渐向孩子们的学校逼近时,村民们有理由站出来对改变他们美好家园的事物产生质疑。

    尽管政府也提出过整村搬迁,但对于祖祖辈辈在国家庄生活的父老乡亲而言,故土又如何轻易离得!

    采访当天,国家庄的深夜下起了凄冷的春雨,一位村民为我们说起了当地的一句顺口溜:“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引水灌溉,八十年代水质变坏,九十年代鱼虾绝代,到了今天,癌症灾害。”

    曾经,国家庄是一片净土,它代表着美丽、清新和诗意。如今,国家庄清水如溪、空气清新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就在我们离开国家庄的那一天,一座没有任何审批和环评手续的化工厂正在村民的麦田里大兴土木。而令我们耿耿于怀的是,诸如“不清楚”、“不归我们负责”的答复依旧从宁阳县政府一个叫“有关部门”的衙门口中涌出。

    “以前也来了许多记者,但问题都没解决。”当送行的村民说出这句话时,我们希望这是国家庄最后一次看到记者因“毒”字而来。

    救救国家庄!

“毒”害国家庄
国家庄的毒水和毒气
夺命化工园区
救救国家庄(记者手记)
要把老百姓的事儿放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