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爱在木瓜

——木瓜矿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工作纪实

曲 彬 武青峰 本刊记者 史波涛 《 民生周刊 》(

    在山西吕梁山下,坐落着山西焦煤霍州煤电木瓜煤矿。该矿通过文化引领企业发展,全力打造本质安全的现代文明高效企业,实现了长周期安全生产。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职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荣获“中华环境友好单位”、“环境保护优秀企业”、“山西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山西省生态示范矿井”、“山西省文明单位标兵”、“山西省十佳绿色企业”等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吸引兄弟单位280余批次6800余人次前来观摩学习。

    近日,记者一行深入山西焦煤集团木瓜矿,亲身体验该矿的情况。

    我们是快乐采煤工

    迎着初升的朝阳,综掘一队矿工马金文与同班组工友一起走出了矿井,8个多小时紧张有序的劳动作业之后,他们略显疲惫的脸上仍洋溢着笑容。走过文化长廊,他们先来到星级标准的职工洗浴中心,冲洗去脸上的煤屑,泡个热水澡,还可以在水池中享受一下水浴按摩。

    工装超市里,马金文将换下的沾满煤屑的工服交给服务人员,并领了一套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的工服,回到干净的职工公寓。马金文挑选着看了一会儿数字电视节目,到职工食堂吃饭,然后返回公寓美美睡了一觉。之后他来到职工图书阅览室里看看报刊、读读书。这就是马金文和工友们的一天。

    在矿上,和马金文一样的工友很多。人到中年,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负重时期。矿上提供了较高的工资、福利待遇,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可以一心一意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多出煤,出好煤。如今他们添置了私家车,住上了好房子,把子女送到条件较好的学校读书,已成为现实。

    采煤机处乌金涌

    2月27日下午3点,记者随队长朱春堂以及雷国瑞、张二龙、张蛋蛋、马金文、唐小荣、高保平等十几个矿工一起下井,体验他们的井下作业。在木瓜矿文化广场站成一排,宣誓,唱安全歌,然后整齐的队伍就向井口走去;通过虹膜检身、酒精检测,随机抽查关于安全方面的考试题,才顺利下井。坐上胶轮车,与矿工们一起穿越主斜井长长的巷道,来到掘进工作面。工友们交接班后,马上进入工作状态。

    矿工们所在的巷道宽4.5米,高3.6米,长180米,巷道两侧和底板都是用金属网、锚杆、锚索加固而成。只看见金属网里全是黑色的煤。

    掘进作业面,朱春堂等抱着百十斤重的风钻打眼机开始工作。他们首先给水、后给风,试运转。随着风钻的响鸣声,不锈钢钻杆很快就打进去,停钻,先关风、后停水,最后再抽出钻杆。

    矿工们把准备好的树脂锚固剂塞进钻眼,然后把2.5米长的锚杆、7米长的锚索,连同金属网把顶板、煤壁两面加固。据了解,每根锚杆的承重支撑力可达10吨,每根锚索的承重支撑力可达26吨。这些锚杆、锚索按排距0.8米,间距0.87米的要求,布满整个巷道,构成了一张铜墙铁壁般的生命安全保护网。

    这时候,综掘采煤机轰鸣起来,对前面的乌金横切面进行切割。整片、整块的煤纷纷落下,通过粉碎机,上了皮带传输线,到达地面上的储煤仓。

    站在数十个26吨重的巨大支架下,只见马红亮、岳华等几位工友操作综采机组,巨轮飞刀在3米多高的煤层里飞转,横切面的煤墙分裂成巨大煤块,排山倒海、波涛汹涌般一排排坠入钢索传输线上,滚滚乌金流向远方……

    带上亲人的嘱托

    3月1日上午8点,在入井口,站着一排刚结束上岗入井培训的大学生职工。采煤高级工程师、矿长张胜云亲自为新职工指导防毒面具使用方法,一边给他们整毛巾,一边说道,“不要紧张,跟着师傅们从从容容干工作。”

    跟矿长一起目送他们入井后,记者一行来到井口服务站,见到在煤矿已干了9年的矿嫂张加丽双手捧着盛满热米汤的碗,递到另一班等待下井矿工们的面前,一碗又一碗,忙得不亦乐乎。

    新上岗的王晓明对矿嫂说:“我长这么大还没有喝过这么甜的米汤呢,你们是不是加糖了?”旁边一位老矿工说:“这米汤用心熬才会这么甜哩。”矿工们亲切地把井口服务站称为“亲情服务站”。

    记者环顾四周,墙上镶满了各种各样的安全提示,让人眼前一亮的是4块亲情牌,上面的话语朴实无华,却感人肺腑:

    “领导嘱托:岗位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

    “父母嘱托:上班嘱托千万条,平安回家第一条……”

    “老婆嘱托:自从你远离家乡,俺就时刻把你掂想;你每一次平安回家,俺就看到生活的希望 ……”

    “子女嘱托:准时上班,安全干活……”

    这份浓浓亲情的呵护,让矿工们工作时也心存温暖。

    临近中午,记者看到三位背负着大蓝包的矿工师傅。原来工人师傅的背包里是井下工友们的午餐。其中一位师傅告诉记者,不锈钢饭盒中是一袋热鲜奶、两个热花卷、一份豆芽炒肉丝。

    记者一行随后来到食堂,进入一个专门为煤矿工人过生日而精心布置的生日餐厅,只见杨耀林、侯晶男、闫银保、平永兵4位正头戴生日帽,原来,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

    木瓜矿工会副主席邸金玉正招呼大家吹生日蜡烛,并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矿上为每一位职工都建立了生日档案,开展“五个一工程”,即为职工送一首生日祝福歌,赠一张生日温馨卡,吃一份生日餐,送一个生日蛋糕,拍一张生日照片。

    其中综采队副队长的杨耀林对记者说,“木瓜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在这里倍感温馨快乐,每一次在矿上过生日,总是能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据了解,木瓜矿通过亲情化、人性化管理,成为山西焦煤资源整合的示范矿井,企业的形象和凝聚力大幅提升,职工人均年收入突破9.8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用培训提升员工素质

    按照山西焦煤集团提出的“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的培训要求,木瓜矿矿长张胜云、矿党委书记张国庆坚持文化兴企、文化强企的办矿思路,着力打造安全行为品牌文化,引领矿井安全高效发展,从而实现了企业 “制度行为化,行为习惯化,习惯成文化”。

    多年来,企业上下已形成“安全工程是生命工程”、“安全工作是爱心工作”、“爱心工作是一切工作的核心”的共识,实现了“矿山让职工生活更美好”的和谐发展局面。

    在机制创新上,通过建立健全全员绩效考核评价、全员安全军事化管理、手指口述工作法、“139”示范辐射网络工程等机制,让职工真正懂安全、能安全、会安全、必安全。

    坚持全天候培训,利用数字电视、井上、井下文化走廊、广播系统、井下防爆广播系统、多媒体、《煤矿安全规程》动漫播放器等,不间断地进行安全知识、警示教育、理念渗透等培训教育,做到培训灌输“无时不有”。

    木瓜矿坚持全方位培训,进行职工培训学校系统学习,队组班前多媒体培训、专题培训、管理人员每日一题培训,全员手机短信培训,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等专业培训,使整个矿区变成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能力、安全境界的培训课堂,实现培训教育“无处不在”。

    木瓜煤矿以提升矿区自然环境为目标,加大矿区绿化、美化建设,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在矿区及周边山体种植龙爪槐、樱花、银杏、杜仲、大油松等40余种60余万棵,培育花卉10000余株,草坪覆盖30000多平方米,建设了东亭花园、西亭花园、南山公园,绿化面积12万平方米,绿化率达45%,营造了一个温馨大家园。

    (孙美琴、宁俊伟对此文亦有贡献)

爱在木瓜
“华夏第一县”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