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张文理:英雄不问出处

□ 本刊记者 邓凌原 《 民生周刊 》(

    春寒料峭的二月,当潘辉强因有犯罪前科申报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被拒,引起舆论轩然大波时,张文理这个普通的名字却像春风一样不胫而走。张文理用爱心与人性的光芒,驱散了“小悦悦”惨剧后道德荒芜的阴霾。

    张文理,安徽省黄山市乌石镇清溪村农民。他曾因盗伐林木被判处缓刑,又因见义勇为而受到记功奖励。在中国文明网的投票评选网页中,网友用好评为他盖起了高“楼”,人们表达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本是孝子

    尽管媒体和网友一厢情愿地将张文理的过去贴上“浪子”的标签,但在乌石镇清溪村村民的眼中,除了曾经的一次“失足”,这个老实巴交的中年汉子不但不是“浪子”,反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孝子。

    张文理今年43岁,家中共有兄弟姐妹5个,虽然并非长子,但自从父亲去世后,赡养母亲的义务就一直落在张文理的肩上。由于妻子常年在温州打工,儿子正在镇上念初一,每个周末才能回来一趟,家中只剩张文理母子俩相依为命。在年迈的母亲眼中,这个沉默寡言的儿子虽然外表木讷,但干活勤快,内心细腻、体贴。

    由于处在山区,当地村民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林木和采茶,张文理家也不例外。面对并不宽裕的家境,妻子不得不外出打工贴补家用。

    张文理也曾想和妻子一道外出打工,一来可以增加收入,二来可以结束夫妻二人分离的现状。可是当他看到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时,他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上有老下有小,如果我离开了,谁来照顾他们呢?”他的身上同时承担着“父亲”和“儿子”的责任和义务,正是这份强烈的责任感使他停下了外出打工的脚步,到镇上一个木材加工厂给人拉木材。

    尽管收入不高,但张文理干得非常卖力。他告诉记者,自己一年的收入只有2万元左右,而儿子每个学期的花费都不少于5000元,家中生活一直非常拮据。

    “勤劳”、“善良”、“豪爽”,这是村民们给予张文理的评价。据清溪村党支部书记汪美兰介绍,张文理虽然性格内向,但却一直是个乐善好施的“热心人”。为村民修路、帮助老人拉货、顺路送村里的孩子去上学……这些事情虽小,却为张文理赢得了好人缘。

    人生转折

    如果没有2010年的一次“失足”,张文理的人生或许不会发生任何改变,他会沿着自己的生命轨迹走下去,直到渐渐老去。但他没有想到,一次贪念却让他的人生来了一次180度的大转弯。

    2010年的一天,张文理听说村里的一位五保户老人家的林木无人照看,手头紧张的他有些心动了。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他偷偷砍伐了老人家中十几棵木材,并绕过检查站,将木材卖到了临近的安徽省石台县。

    拿到卖木材的800多元钱后,张文理回到了家中,他觉得自己这件事干得干净利索,应该没人发觉,何况谁会向一个老态龙钟的五保户老人告密呢?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张文理在盗伐五保户老人家的木材时,误砍了村中一位老师家中的木材。失主获知情况后立马报了案,张文理被人揭发了。

    2011年4月25日,张文理因犯盗伐林木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2000元。

    从一个人人称道的孝子沦落为“缓刑犯”,这样的人生转折太过突然,让张文理难以接受。尽管没有身陷囹圄,但张文理的内心非常羞愧,“从未有过那样的悔恨心情”。

    “矫正期间的张文理很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每次见到我们都显得非常羞愧,总是低着头避开我们。”汪美兰告诉记者,正是这一举动让所有人感受到张文理强烈的“忏悔之心”。

    自我救赎

    2011年5月20日,正值山区采茶最繁忙的日子。一阵急促的铃声打破了山区的宁静。正在山上采茶的张文理突然接到同村村民谢旺宝的电话——有一辆双排座货车翻入山下的清溪电站水库中。

    张文理来不及多想,他迅速放下手中的茶筐,与谢旺宝一起骑摩托车赶到5里外的事故现场。只见一辆货车整体沉入水库中,车里的五个人已经爬上了岸,有两个人受了重伤,一名50多岁的男性右耳出血,面色苍白,太阳穴上鼓起了大包,躺在地上说不出话来。另一名女性的大腿被车窗玻璃割破,鲜血直流,正在痛苦地呻吟。其余三人也不同程度受伤,情况十分危急。

    张文理挽起袖子,一边协助伤者自救,一边拨打110报警。他用布条帮助伤员简单包扎后,又联系了本村的村民张友谊,用面包车将伤员送至附近医院抢救。伤员被救走后,张文理一直坚持在原地保护现场和财物,直到下午4点多才默默离开。因救治及时,两名重伤员脱离生命危险。

    2012年正月初三,同样的事件再次发生在张文理的眼前:就在他骑着摩托车经过山口时,突然看到不远处有个人躺在路边,满地是血,一辆摩托车摔倒在身边。

    张文理立即停下车,将伤者扶起来,并询问伤者有没有报警。伤者说手机没有信号,无法报警。他马上骑车赶到附近村民家中,用固定电话拨打110报警,并联系救护车,随后迅速折返事故现场。这时候,刚好清溪村党支部书记汪美兰坐车经过,大家一起把伤者扶上车送往黄山区人民医院救治。

    “中国好人”

    尽管还在缓刑期,但这次见义勇为的举动让张文理赢得了属于自己的荣誉,他当选为黄山市2011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十大新闻人物”、2011年度见义勇为先进人物,并获赠“中国好人”的称号。

    面对蜂拥而至的媒体采访,不会说普通话的张文理显得有些难以适从。他早已习惯了平凡宁静的人生,但他的人生转折却如此充满戏剧性。他告诉记者,“得到这个荣誉,我感到很意外,我所做的是每个人都不会袖手旁观的事情。”

    “自从成为缓刑犯之后,我一直都觉得没脸见人,特别是对不起母亲和儿子。现在心里好受些了,连儿子都夸我了。”他坦言道,“可我当时没有想到这些,只觉得救人要紧,生命最重要。”

    “以后遇上同样的事,你还会挺身而出吗?”记者问道。

    “只能说,量力而行。”

    谈到未来,张文理表示,自己并没有雄伟的目标和抱负,“我只想做一个普通人,和从前一样,平静地生活,劳动,挣钱,把儿子培养成人。”作为父亲,他非常在乎自己在儿子心中的形象。在他看来,尽管自己的缓刑犯身份还未去掉,但他已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洗刷了曾经的“污点”。他的人生应该和从前一样,拥有尊严和信任。

    “‘英雄不问出处’,我们不应该过分强调张文理‘缓刑犯’的身份,他和普通人一样具有人格尊严。”安徽省黄山市文明办副主任王惠春表示。

张文理:英雄不问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