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养老金入市还要先治市

□ 刘先云 《 民生周刊 》(

    从中长期看,养老金、公积金入市是必然选择,但前提是股市能够规范地运行,真正具有价值投资。

    中国证监会新任主席郭树清日前在《财经》年会上建议,养老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可以学习社保基金,投资股市获取收益。他认为,全国有2万亿的养老保险金余额分散在各地,此外,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3.9万亿元,扣除贷款后余额还有2.1万亿元。如果这些资金组织起来,设立一个专门的投资机构或者委托一个机构,投资资本市场,对市场、机构和全体居民都大有好处。

    郭树清的建议很快引起了公众热议。笔者以为,从中长期来看,社保基金入市,为养老金、公积金探索保值增值的渠道确实非常必要,而且这种需求远比西方发达国家更为迫切。目前我国各地养老金账户都处于紧平衡状态,基本上都是靠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来补贴目前的退休人员。随着当前我国新增劳动力数量逐年减少,人口红利因素逐步消失,靠年轻人养老人的养老金模式注定难以为继。最近媒体就不断曝出,部分地方养老金账户已经陷入难以运转的境地。因此,寻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通过资本红利弥补人口红利,是将来确保我国养老金正常运转的必然举措。

    然而,当前我国股市高风险、低回报的特点,决定了养老金和公积金进入股市的条件并不成熟。从当前股市的运行情况来看,上证综指目前的点位已经跌破了十年前的高位。就大盘整体而言,投资者十年前买入的股票几乎没有收益可言。不少高位进入的投资者,更是被股市“套牢”。统计显示,十年来,我国股民真正赚钱的不足10%。股市“跌跌不休”的惨状,让不少投资者血本无归。

    不仅如此,更为致命的是,我国上市企业基本上都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分红,特别是现金分红的企业极少。投资者只能通过低买高卖投机获利,而不能通过企业的分红获利。这一点,我国资本市场与西方成熟资本市场差别甚大,在西方国家,即便股价没有上涨,投资者也有稳定获利的空间。

    在当前我国资本市场还不成熟的条件下,养老金和公积金入市的风险还极高。而养老金和公积金作为居民的“养命钱”和买房钱,其特点决定了投资的过程中必须把安全性放在头等位置,其次才能考虑其收益率。因此,笔者以为,养老金、公积金大规模入市还需暂缓。

    还有不少人士担心,养老金、公积金入市要获取较高收益的话,可能会借助其获取政策信息的优势,以及庞大的资金规模,成为股市新的庄家。应该说这种担忧也不无道理。果真如此的话,养老金、公积金的入市只会进一步影响我国股市的公信力,打击中小股民投资热情,影响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如果通过操纵股市获利,这样的获利恐怕并不能为居民带来收益,如此获利不要也罢。

    从中长期看,养老金、公积金入市是必然选择,但这些选择的前提是股市能够规范地运行,真正具有价值投资,让投资者能够获取稳定收益。正如全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所言,养老金投资股票市场应该是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

    因此,推动养老金、公积金入市,当前资本市场必须进一步改革。首先,在发行环节要逐步由审核制向登记制转变,建立市场化询价机制,避免“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现象。其次,在市场监管方面,要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避免投机炒作、内幕交易等行为。最后,要完善退市制度,坚决果断地让不合格的企业退市,避免借壳炒作。当然,强制性分红制度也要积极推进。只有在治市有效的前提下,养老金、公积金方能稳妥入市。

    此外,我国养老金、公积金入市还面临许多相关的法律风险问题。目前我国养老金、公积金的构成相对复杂,来源比较多元化,这其中哪些资金可以动用?哪些不可动用?动用这些资金又需要经过什么程序,支配资金的主体是谁,是否需要尊重居民个人的选择和同意,这些问题都有待确认。如果在相关法律制度尚不明晰的情况下匆匆入市,可能给相关的资金管理部门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一旦投资失利,可能引发许多社会矛盾。因此,当前养老金、公积金入市的建议,应当积极地探索,但真正推行应该还需要一个过程。

年度汉字折射民生
养老金入市还要先治市
从政谨记“公勤慎廉”
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