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摩托罗拉 英雄末路

本刊记者 张子琦 《 民生周刊 》(

    “2000年我的第一部手机就是摩托罗拉的V998,拿着它打电话特别拉风,小巧精致。说他是新千年的标志也不为过。”回忆起十年前的“幸福时光”,自称数码潮人的萧文不胜唏嘘。

    然而,这个最早让国人体会到“通信便利”的老牌公司、曾经在技术上一路领先,堪称“光荣与梦想环绕的手机业鼻祖”,却于近日被谷歌以125亿美元收购。

    当人们还在怀疑这是假消息时,向来以理智著称的《经济学人》以“震撼!震惊!不可思议!”开篇,表达了对这桩交易的惊讶。

    十年无人争锋的岁月

    1983年,上海开通了中国第一家寻呼台。“摩托罗拉寻呼机,随时随地传消息”这个传遍了城市街头巷尾的广告词不但让摩托罗拉家喻户晓,也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时代的开启。

    在平均工资只有一、二百元的上世纪90年代初,一台摩托罗拉的寻呼机需要近5000元,对普通民众来说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到了1995年前后,寻呼机的价格不再那么高不可攀。1995年到1998年的4年间,全国每年新增寻呼用户均在1593万户以上,2000年寻呼业发展达到顶峰。

    “1997年,我们这些哥们人手一台BP机(寻呼机),呼朋引伴,我的摩托罗拉情结应该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萧文说。

    “1992年在天津设厂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了亏本的准备,没想到第一年就赚钱了。这证明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对通信产品的巨大需求。”前摩托罗拉公司全球副总裁蔡国雄曾对媒体这样表示。

    摩托罗拉就这样进驻了中国百姓的生活,80%的市场份额让其他同类产品黯然失色。摩托罗拉几乎就是“移动通讯”的代名词。

    在人们还拿着寻呼机满世界找电话的时候,摩托罗拉对技术的追求已经进入了另一个阶段——无线通信业。1973年,全球第一款无线移动电话在摩托罗拉问世,这种依靠天线技术和模拟信号处理技术的“大哥大”,尽管外观笨重,但仍无人能出其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哥大”既是身份的象征,也传递了一种“距离不再是问题”的信息。

    萧文的父亲是摩托罗拉的忠实用户,“虽然那时候‘大哥大’信号并不好,而且贵,但只要是拿在手里,都觉得和别人不是一个档次。”

    “模拟机时代是摩托罗拉的天下,他们垄断了近100%的市场份额。”如今手机业诺基亚大中国区高级总监傅蕾曾这样描述诺基亚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的状态。

    迷失之后的巅峰之作

    模拟手机只有通话功能,而数字技术却可以支持来电显示、传呼和短信等业务。数字通信必然是大势所趋,摩托罗拉早就明白这个道理。

    1987年,摩托罗拉提出了“铱星”计划,提出用77颗环绕地球的低轨卫星构成一个覆盖全球的卫星通信网,不需要专门的地面基站,可以在地球上任何地点进行通信。计划一经宣布就震惊全球技术行业。

    然而,这个历时11年,耗资巨大的计划就像是高岭之花,成为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巨大的前期投资和每年动辄几亿美元的维护费用背后,是昂贵的使用费用。这不是一个可以面向公众的使用平台。2000年,只有两万多客户的“铱星”计划破产。

    与此同时,诺基亚等欧洲手机生产商们正致力于GSM的开发。即使失去了和诺基亚在竞争数字通信的先机,摩托罗拉仍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以及品牌知名度在手机霸主的地位上独领风骚了多年。

    “自从V998横空出世以来,我们家几乎在十年之内没有使用过其他品牌的手机。”摩托罗拉几乎承载了萧文一家十年的沟通职责。而当年一台V998要一万多元,价格不菲。

    小巧的折叠机,1000万台的销售额度,足以让它成为手机史上不能复制的经典。也是这款手机,真正意义上奠定了摩托罗拉在折叠造型手机领域中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

    经典仍在摩托罗拉身上上演。2004年,以轻薄小巧,“可以放在钱包里”为广告语的V3手机问世,全球销售一亿部,被誉为“神来之笔”。当年,V3的收入占整个公司的66%。2005年,全年利润提高了102%,手机发货量增长40%,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手机市场,V3犹如一只注入摩托罗拉品牌的强心剂。摩托罗拉仅靠一款机型称雄两年,可谓奇迹。

    但无论是“经典“还是”神来之笔”都不能掩饰摩托罗拉日渐显露的颓败之势。2000年,摩托罗拉的市场份额已降到13%,诺基亚则增加至31%,之后数年,摩托罗拉的市场份额一直徘徊在15%左右。

    2007年,摩托罗拉高层在决策上出现的巨大失误,成为压在摩托罗拉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当年V3的过度成功不仅使摩托罗拉没再进一步创新,而后更变得没有远见。当新手机未能及时上市,竞争加剧时,摩托罗拉却试图用V3降价来赢得消费者,反而做坏了。”摩托罗拉前中国区高管如此评价当年V3的成败。

    “很长一段时间,真是很想问,摩托,你怎么了?”萧文有些感慨。当年风光无人能及的V3之后,摩托罗拉再无新动作。而与此同时,以诺基亚为首的欧洲品牌、韩国的三星、日本的NEC,甚至中国的本土手机品牌,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中国市场。手机的全民时代开始了,摩托罗拉甚至没分到一杯羹。

    “摩托罗拉更看重技术和工艺上的经久耐用,对市场的反应过慢。而诺基亚认为手机是快速消费品,不断推出外形设计小巧便携,操作简便易用的产品。”对于摩托罗拉的颓势,一名从业多年的手机经销商这样分析。

    2008年,摩托罗拉净亏损额达到41.6亿美元,每股亏损1.85美元。手机部门是亏损重灾区,经营性亏损高达22亿美元。为了减小手机业务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拖累,摩托罗拉首次向外界表示,“公司可能出售或分拆近况不佳的手机部门。”为了缩减成本,摩托罗拉全年裁员6700人,占员工总数的11%。然而,这个名噪一时的部门却无人问津。

    短春之后,前途不明

    由辉煌到低谷,2008年秋天,桑杰·贾出任公司联席CEO。制定出了专注谷歌Android平台的终端策略。把复兴计划的目标主要着眼于美国、中国和拉美市场。

    同年,摩托罗拉成功与Verizon无线和T-Mobile美国签订了多款Android手机运营协议。Android俨然成为了摩托罗拉的新看点。

    实际上,中国是摩托罗拉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2010年摩托罗拉在中国Android智能手机市场中占据着38%以上的份额,超过第二名3倍。据悉,2010年其在中国售出了220万部智能手机。

    在桑杰·贾的手中,人们似乎看到了摩托罗拉复兴的希望。去年三季度,摩托手机部门三年多来首次实现盈利。此后走势一直比较稳固,刚公布的今年二季报显示,其实现收入33亿美元,每股收益0.06美元。

    “我们已走出最低谷。”摩托罗拉大中华区总裁孟樸曾这样表述。表面平静之下,谷歌突然宣布收购摩托罗拉,不禁让人想起曾经的坊间传言“摩托准备把业务做好后卖给谷歌”。

    我们不禁要问:这次“蓄谋已久”的收购,是不是谷歌进入智能手机领域的重要一步?创新工场CEO李开复认为,谷歌此举意在专利,专利是很有价值的;不是每个公司都想做苹果,公司无法背叛它的基因。

    然而,这个83岁的“耄耋老人”将何去何从?又该如何在谷歌旗下寻找未来?易帜之后,会不会重现2007年的大规模裁员,会不会使国内本来就压力重重的就业更加雪上加霜?

    手机市场风云莫测,姑且不论技术层面,像萧文这样的“摩托”忠实粉丝,在这个快餐年代,能否期待摩托罗拉雄风再起,推出一款“最拉风”的产品呢?

传销虎口脱险记
团购网站人才之争
小书店:黯然的城市风景线
新闻发言人是怎样炼成的
化女性不该被商品
摩托罗拉 英雄末路
电镀业转型升级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