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北京雨水收集的思考

本刊记者 崔银娜 《 民生周刊 》(

    今年夏天,每一个在北京的人,都会对这个城市的降雨记忆犹新。从6月23日那次大暴雨,到7月26日、8月10日的大雨再到8月25日傍晚至26日的大雨,尽管汛期即将“收官”,然而人们依然感叹北京今年的雨水如此之多。

    根据北京水务局的数据,今年6月1日以来,全市累计降水446毫米,而去年同期只有250毫米。今年汛期平均降水量比近10年来的平均水平多出三成左右。然而如此多的降水没有给缺水的北京带来太多利好消息,反而由于降水引发的“城市内涝”,让北京交通遭遇挫败式“大考”。

    人们不禁发出疑问,一方面是缺水,而另一方面,为什么却让这么多雨水白白流走?于是,如何让这些雨水顺利排走,并收集利用,成为政府部门及很多环保人士思考和呼吁的问题。

    不应成灾应成宝

    都说北京缺水,北京到底缺多少水呢?据媒体报道,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北京市更为严重,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8,世界的1/3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远远低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

    据专家估算,到2020年,平水年份北京将缺水23.76亿立方米,枯水年份将缺水30.9亿立方米。 

    不算工业用水,北京城市生活用水每年大概需要24亿立方米,然而,其主要供给地密云水库的蓄水量在雨水丰盈年份最大蓄水量仅能达到11.3亿立方米。

    十几亿立方米的空缺大部分需要从地下水补给。然而,有数据显示,北京的地下水位已降到60米以下,而据北京民间环保人士刘振祥的调查显示,北京顺义地区现在打井要深到70米才能见到水。

    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南水北调工程要2020年才能竣工。即使竣工,补水量也最多能达到12亿立方米,而这个期间,北京的缺水状况将更加严峻。

    降雨是北京水量补给的主要途径。大自然摊给我们城市的雨水有多少呢?

    1毫米的降水量,就表示它在单位面积的地面上降下了1毫米厚的雨。根据北京市水利局统计数据,北京多年平均降水量585毫米,就等于是在全市平原面积633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天公”总共降下了38亿吨的雨水。扣除蒸发、渗透等因素,全市每年白白流失的雨水总量,约在11亿吨左右,而据计算,城镇每年可利用的雨水量达到2.3亿立方米。

    以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一年的生活用水约6亿立方米为例,如果能够全面建立起合理的雨水利用系统,一年北京市能收集1亿立方米的雨水。这个数字非常可观,北京市节水管理中心副主任何建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目前,北京市区共建成投入使用688个雨水收集系统。北京市防汛办提供的数据显示,6月23日北京全市平均降雨50毫米,其中城区平均降雨量72毫米,仅城区雨水收集系统就收集雨水113万立方米,相当于两个多北京北海的水量。

    然而,北京市每年能收集多少雨水呢?

    据北京节水管理中心数据,以现有雨水收集系统,北京每年只能收集1381万立方米,北京的雨水收集利用率却不足1%。北京市浩大安博水资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安逢龙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北京大面积收集雨量的地方很少,雨水收集利用能达到10%就是很大的利用。

    何建平副主任则表示,雨水收集潜力巨大,需要不断推进。

    如何收集雨水

    雨水收集与城市排涝往往分不开。北京在水资源还算充沛的年代里,又是怎样排涝的呢?

    8月28日,在北京盘古大厦附近的达尔问自然求知学社会议室里,一场有关北京雨水收集利用的讲座正在进行,现场气氛热烈。

    北京排水集团工程师谭乃秦为关注雨水收集的人们讲述了以前人们的“老办法”:一米高的塑料酱菜坛子,底部打穿,埋在院子地下,就成了很好的雨水处理办法。

    老北京三十中学的操场排水也是这个道理。“虽然谈不上利用,但是回渗了地下水”,谭乃秦表示。

    排涝解决了雨水的排放问题,那收集起来的水是否可以利用呢?有人表示担心,认为雨水不能直接用于饮用,谭乃秦以陕北地区的水窖为例,说明了雨水在经过几个月的无氧化过滤沉淀之后,能直接饮用。

    早在2007年,曾以“水囤积”理论向北京市环保局提交过建议的刘振祥提出,要在北京城区及郊区尽可能的恢复池塘、沼泽、和湿地,来实现雨水收集以及再利用。对此,谭乃秦也做了一定呼应,他特别提出,要在北京城乡等地增加稻田数量,以实现水的循环。

    原北京市水利局副总工程师、中国水利学会城市水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延恺则从科学利用角度做了雨水收集方面的特别报告。

    刘延恺表示,雨水收集和再利用,北京走在了全国前列。早在2000年,北京水务局启动“北京城市雨洪利用示范工程”注意发展雨水收集和利用工程。

    2005年,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大院就建了一个地下蓄水池,利用汛期蓄积了大量雨水。据介绍,工程建成仅大半年时间,就节约了自来水1200多吨。

    关于雨水收集的办法有很多种。刘延恺介绍,在一些社区及学校,小型“集雨尊”是用得较多的雨水收集系统,这种储雨装置可以直接接在雨落管上,制作简单,适合一般居民楼、平房或四合院采用。海淀区知春里中学的校园里安装有8个“集雨尊”。

    这种地上储雨容器(桶、罐),多用于收集屋顶雨水,所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庭院洒水、浇灌花草,节约自来水。

    此外,则是地下储雨池用于收集屋顶、庭院和地面的雨水,所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冲厕、洗车、绿化用水、景观用水或消防用水等。2004年海淀区双紫园小区建成了容积为850立方米的地下储雨池以及1120平方米的透水地面。雨季小区内不仅没有积水,而且蓄住雨水500多立方米,用于水景喷泉、浇灌花草和洗车等,控制雨洪、改善环境效果显著。

    由于北京地面硬化严重,雨水难以渗透入地下,因此透水地面也是雨水收集的一个重要方面。

    刘延恺介绍,可以把不透水的地面砖换成透水砖,通过透水砖的孔隙吸收雨水;也可以通过渗水井和草坪渗透。把雨水管引入渗水井渗入地下。海淀公园雨水示范工程以及许多单位的绿地采取上述做法,均取得良好的回渗雨水的效果。

    另外,刘延恺还介绍了日本和荷兰关于雨水收集系统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他表示,雨水收集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在建设初期就需要提前规划,而目前来看,仍需要大量的投资做支撑。

    有望强制建设

    8月27日,北京大雨过后的第二天,记者来到位于在北京海淀区北洼西里的双紫园小区。记者看到,小区内绿地莹莹,渗水地面没有积水,小区内池塘波光潋滟。

    据小区工作人员介绍,小区占地2.3公顷,从2002年开始引入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小区内建有可贮存850立方米的地下雨水储蓄池、1350平方米的屋顶与道路雨水收集管道和边沟、6700平方米的绿地灌溉系统,以及水量监测系统,铺设透水性路面11000平方米。 

    下雨时,屋顶的雨水通过雨漏管和雨水收集管线汇流到下凹式绿地。地面的雨水则沿着边沟形成径流,通过地下管道进入隐藏在停车场下面的沉淀池和蓄水池。

    今年的几次大雨,小区内不仅没有任何积水,也未向城市管网排放雨水,并将宝贵的雨水资源用于绿化、洗车、供暖,实现了雨水资源回收再利用。

    而这样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显然需要大量投资。投资就希望有收益,然而雨水收集利用的收益有多大呢?

    刘延恺表示,单从收集到的用于浇花、洗车等的水是没有多少收益的,是一项纯公益的事业;而当长期雨水渗透和城市排涝来看,雨水收集又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他表示,上世纪90年代,日本东京修建12.5米宽。数公里长的“地下河”排水隧道,花费大约1000余亿日元;而对于北京,现在已经具备了修建这样大型公益工程的实力。    

    关键是理念。刘延恺认为,政府部门需要树立雨水收集再利用的概念。在城市市政规划时,把雨水收集和城市统一排涝考虑。一方面在规划上进行严格要求;另一方面,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在大型集雨工程建设中起主导推动作用。

    在北京朝阳区垡头桥附近,记者看到一条地表排污河道缓缓流淌,褐色浑浊的水散发着臭气迎面而来,不禁让人掩鼻。而北京暴雨的那几日,记者也看到,排污河溢满,雨水纷纷流入该河道,雨污已难分离。

    对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建工集团一位市政施工方面的工程师。他表示,由于观念的滞后,仍有部分雨水管道直接接入城市排污通道,这不仅导致了雨水难以收集再利用,也加大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负担。

    在北京排水集团工作多年的谭乃秦也表示,目前城市雨水管道和排污管道仍未完全分开,尤其是一些城乡结合部,城市生活污水也有直接流入雨水平排放的现象。而对此,刘延恺表示,必须实行严格规划,实现雨污分开,在此基础上。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今年6月23日那次大暴雨引发了人们对城市积水和排涝能力的高度关注。7月27日,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调研水务工作时提出,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通过建设雨水蓄积池等措施,加强雨洪收集,把雨水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源利用起来。要将雨水收集纳入地方立法,要求新开发项目一律建设雨水蓄集工程,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

    据何建平表示,早在2003年,市水务局、规划委等部门曾下发过《关于加强建设项目雨水利用的通知》。但由于这只是一个通知,还不是法规,因此只有少部分项目按此要求建设了雨水蓄集池。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具体标准,并有望采用法规化的形式,成为一项强制性要求。

北京雨水收集的思考
中广艺术团:为生活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