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洋”皮国货与“国”皮洋货

本刊记者 汪文娟 《 民生周刊 》(

    一张单人床卖10多万元,一套沙发卖30多万元……日前,以“天价”著称的达芬奇公司销售的家具被媒体曝光,其相当一部分产品不是产自意大利而是广东东莞,引发了社会对一些国产“山寨”洋品牌的声讨。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一些洋企业,特别是一些跨国的外资巨头,在中国大肆进行“本土化”营销,攻城略地,抢占了中国的很多市场。比如,飘柔洗发水、金龙鱼食用油等,这些看起来很“中国大众化”的产品,实际上都是外资品牌。

    不管是国产品牌傍洋名,还是“洋品牌”的本土化,说到底都只是一种营销手段。然而营销手段背后的社会消费心理似乎更值得注意。

    “洋外衣”大行其道

    “达芬奇”家具产地造假在家居市场上绝非个案。据《中国经营报》调查,国内市场上的所谓进口家具,有80%披着“假洋品牌”的外衣。在记者走访的几家大型家具卖场,充斥着欧美气息,傍洋名的家具非常普遍“马可波罗”、“蒙娜丽莎”这些听上去很国际化的大品牌,实际上都是地地道道的国产货。

    国内品牌热衷于披上“洋外衣”的主要原因是赚取更多的价格差,商家眼里一旦被消费者认为是“洋品牌”,便可放心地漫天开价。

    以达芬奇为例,其代理了很多的国际品牌,如阿玛尼、范思哲、芬迪、兰博基尼、卡布丽缇等等,只要挂上这些品牌的名字,一个电视柜可以卖18万元,一张床可以卖30万元,一个沙发可以卖100万元。达芬奇在东莞所做的沙发,如果不挂上国际品牌最多卖一两万元,甚至几千元。

    其他产品也是如此。以护肤品为例,兰寇日霜进口一公斤50欧元,换算成兰寇50克的小包装日霜就是23元人民币,加上50%的关税,总共是35元人民币,可是在商场里卖600元。国内一件3万元左右的阿玛尼西装,在美国仅售500美元,中国价10倍于美国。宝马Z4跑车国内售价50万元左右,美国仅售2.1万美元,中国价4倍于美国。

    马可波罗瓷砖湖北地区的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把名字起得更洋气一点,把牌子弄得更有洋味,消费者就会觉得有档次,价格也就可以定得高一些。即使再贵,也不愁销路。这正是“假洋品牌”大行其道的重要推动力。

    “假洋品牌”泛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识别机制不成熟。作为商家,本来必须做到货真价实,产品标识要准确真实,但是目前相关部门的监管漏洞,却给了不法厂家可乘之机。比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付双建7月28日在谈到“达芬奇”事件时说,目前“假洋品牌”的概念还很难确定。

    洋品牌热衷本土化

    “金龙鱼食用油竟然是国外的牌子?”许多人惊讶不已。

    事实上,金龙鱼食用油是由益海嘉里生产,属新加坡独资企业。尽管益海嘉里在国内鲜为人知,但消费者对其旗下的金龙鱼食用油品牌耳熟能详。记者了解到,益海嘉里现在已经是我国最大的粮油加工集团之一。

    益海嘉里在中国攻城掠地,靠的是入乡随俗这一招,洞察中国市场的风土人情,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实施本土化战略。金龙鱼像“游”进中国厨房的一条大鲨鱼,在中国粮油市场的大海里游弋,如果突然间鱼尾巴猛地甩了一下,就会翻起滔天巨浪。

    来自市场的信息显示,本地化越深入的品牌,销售上越成功。以洋品牌饮料为例,为了迎合国内消费者的饮食习惯以及文化背景,洋品牌可谓出尽招数。

    2010年百事在中国推出了新春金色包装,将经典的蓝色转成象征着中华富贵吉庆的“金色”,符合国人新春喜庆富贵的审美心理。不仅在包装上,饮料巨头百事公司也通过产品等多种方式推进其在中国的本土化。为迎合国人重视养生,喜爱茶饮,百事旗下的另一个产品“草本乐”,就是吸收了中医理论,专门为中国消费者研发的。

    如此大力本土化的营销,使得洋品牌在饮料市场独领风骚。 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饮料销售中,碳酸饮料占75%,而碳酸饮料中,90%是外资的品牌,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这些饮料品牌抢占了有限的市场资源,使国内不少本土品牌日益萎缩,难以与其一争高下。

    无独有偶,连一向独霸中国餐饮市场的洋快餐近期也开始吹“中国风”。从1月21日起,肯德基在中国售卖的早餐里出现了一款安心油条;星巴克在春节前推出迎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经典红茶拿铁”和“如意红茶拿铁”两款茶饮品;棒约翰推出类似上海羌饼的“五香肘子比萨”;好伦哥推出了党参、枸杞子等熬制成的真菌滋补靓汤。

    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跨国巨头企业也在更多的关注中国市场。本土化的经营,更让他们成为与国内企业竞争的一大手段,并开始从形式转向内涵。2010年,奥迪、宝马、奔驰等洋品牌的品牌宣传策略中,水墨画、京剧脸谱、本土艺术家等“中国元素”成为了主角,这就是最好的佐证。

    有钱之后怎么消费

    “消费者对奢侈品的盲目崇拜,才让达芬奇有空子可钻,轻松用假冒的进口家具蒙骗消费者,获取暴利。”7月22日,在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举办的“中国家居产业的‘奢侈品’之路”论坛上,DOMO NATVRE家居品牌创始人赖亚楠如此总结达芬奇事件的根源。

    对于假洋品牌泛滥,有“社会解剖师”之称的武汉大学名师尚重生分析,当下中国的富人,虚荣心膨胀,买东西不是功能实用第一,而是炫富第一,面子第一,这种虚浮的消费观值得社会反省。有些富人没有多少自信,不能通过自己内在的气质赢得人们的艳羡,所以,只能买尽可能多的洋玩意,将自己烘托起来。

    尚重生分析道,“在这个社会转型时期,一些富人对于高端品牌的追求过于盲目。手表只买劳力士,说LV包好,大家就一窝蜂买LV。这些富人之所以中招,很大程度上,就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观念在作祟。”洋品牌跟其他奢侈品一样,都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既然是象征,品质内容就不重要了。

    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兼执行长欧阳坤也曾发出感叹:“就拿车来说,在发达国家通常开兰博基尼的是体育明星,演艺人士买法拉利,律师喜欢买奔驰,医生的座驾很多是保时捷,有家室的喜欢购置一台高档的SUV。不像国内,买好车都是一窝蜂,盲目跟风,不在乎这款车的定位是否适合自己。”这些具有高端购买力的消费者不理性的消费态度,正是促成洋品牌作假的主要原因。

    “但不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产品,光靠投机取巧的一场商业作秀是不可能把企业做长久的。”尚重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洋品牌本土化的成功,正好说明了他们经营理念的成熟,同时也暴露了我国目前的民族品牌缺乏竞争力,这才使得他们有了扎根的土壤。”

    尚重生强调,“消费者应该具有识别能力,好的商家是理性的消费者培养出来的。消费者乃企业的衣食父母,我们只有保持理性、科学的消费观,才能形成良好的商业文化。特别是有了钱之后,更应该理性消费。”

    当然,企业也需要有责任心,诚信经营,不能什么都朝“钱”看。现在很多企业重心更多地放到技术营销这一块,用尽各种方法做宣传,对于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反而削弱,这是本末倒置。著名营销学专家、香港城市大学市场营销系主任周南教授说,“营销的最高境界,不是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是文化层面的东西。”一个品牌只有货真价实,才能引得好口碑,长远发展,成为著名品牌。

大众体育路在何方
“洋”皮国货与“国”皮洋货
破解“达芬奇”之谜
民营医院的诚信困局
特殊教育发展之窘
催熟剂新探
生猪产业的规模化路径
工资能否集体协商
非科技,不低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