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山里娃的劳碌暑假

本刊记者 高波涛 《 民生周刊 》(

    “6月底放的暑假,再开学就是五年级了。”朱讯高兴地告诉记者。

    小朱讯今年12岁,是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草海镇大山小学的一名学生。

    “小朱讯身高才1.43米,体重也仅有33公斤,很明显的发育不良”。 来这里考察的志愿者杜杜怜悯地告诉记者。

    “我能背50斤水呢。”小朱讯反驳道,一脸的刚毅。

    小朱讯不仅需要背水,还要打扫家务、烧猪食、放牛、放马等。记者了解到,在这些贫困地区,暑假里像他这样帮助家里做农活的孩子随处可见,他们几乎没有自己的玩乐时间。

    “真希望能够给他们一个属于自己的快乐暑假。”杜杜向记者感慨道。

    忙碌的一天

    山里的清晨,总是在那薄雾朦胧中睁开惺忪的睡眼。一缕阳光掠过眼角,一切便骚动起来,鸟儿鸣唱、牛儿低哞,就连圈里的猪都开始嗷嗷乱拱。

    “猪是饿了。”小朱讯嘻嘻地笑着,“得给他们做饭了。”

    “先加水,然后把土豆、玉米面,还有猪草,放在锅里一块煮就可以了。”朱讯有条不紊地做着手里的活,动作是那么的熟练。

    他提着煮好的猪食,向猪圈走去。圈里的三头猪看到小朱讯叫得更欢实了,扭动着圆滑的身体,拱在一起,哼哼叫着、哄抢着。

    “猪猪,多吃点,长肥了好卖钱交学费。”小朱讯一边倒着猪食一边嬉笑着说。

    照顾好猪,还要放牛、马。由于山下都是庄稼,小朱讯要走将近一小时的山路,到山上去放。

    “放牛在家太累了,以后好好学习,找个好工作。”他坚定地说着,这个念头被表现得是那么明显。

    中午时分,小朱讯生起了火,五六个土豆便一溜烟骨碌到草地上,这是他的午饭。他一边将烤好的土豆放入嘴里,一边就着生辣椒咬了一口。

    “这个季节还有野果吃呢,有红果、白杨梅,我可以摘野果就着土豆吃。”小朱讯一边比划着野果的大小,一边兴奋地说着。

    “野果也只有7、8月份有。”杜杜一脸苦笑。

    很快,一轮红日斜挂西边。不一会儿,炊烟从各个角落里冒了出来,人们开始做晚饭了。

    “我得去背水了”,小朱讯拴好牛,背起了竹篓。

    据记者了解,现在是枯水季节,山里人要用马车到2公里以外的饮水点拉水。小朱讯的父亲从水源地拉回水,停在了大道旁,车子无法到达家里。500米的羊肠小道,小朱讯需要把八桶水背到家里。

    水壶上明显地标注着25Kg,我明白了小朱讯起初所说的“能背50斤水”。

    晚饭过后,夜幕已经完全淹没了村庄,点点灯火撕破了夜的帷幕。昏暗的灯光下,小朱讯趴在桌子上写着作业。

    “除了写暑假作业,还要做杜杜哥哥买的复习资料。”小朱讯一边认真地写着,一边说道。

    “干一天的活,还要做作业,累吗?”记者询问道。

    “不累,习惯了。作业不可以不做。”小朱讯平静地回答道。

    晚上十点多,小朱讯仍在写着,灯光映照下,纯净的脸上写满认真。

    努力挣钱

    小朱讯的“一天”不仅在同村每个孩子的身上上演着,也在类似的贫困地区重复着。孩子们不仅利用暑假帮助家里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在想法设法挣些收入,补贴家用。

    小林是重庆市綦江县石角镇瀛山学校的一名学生。

    “我们很多同学在暑假抓蛇、抓黄鳝,用来卖钱。”小林说道。

    “你们不害怕?”记者问道。

    “那不一定,我学得早,会抓蛇,不怕。”小林答复道。

    小林的话在瀛山学校德育主任温老师的口中得到证实。温老师告诉本刊记者,从他小时候,抓蛇、抓黄鳝就很普遍了。不过当时还很容易抓,随着近年来环境的改变,以及动物的适应性,越来越不好抓了。

    小林告诉记者,自己有时一天能抓两斤多黄鳝,但也不是每天都能抓到。至于蛇,有时一星期才能抓到一两条。

    “被咬过没有?”记者问。

    “没被蛇咬过,黄鳝咬很正常,不过没什么大事。”小林平淡地说道,他更关心的是它们的价格。

    “今年价格还好,比去年贵了点,最贵的时候黄鳝能达到二十元每斤左右,蛇也就十五元左右,保持这样的行情,生活费就有着落了。”小林自言自语,突然又说道:“不过,它们越来越狡猾,越来越难捉了”。

    如果说小林和他的同学是利用自己的聪明与技能挣些收入,那么在河北省平山县,很多学生,利用靠近省会城市的便利,到旅馆、商场打零工则是纯粹凭体力。

    “王明是河北省平山县蛟潭庄中学的一名初三毕业生,今年暑假他到当地驼梁风景区的一家旅馆做服务生。”刘庆明(网名“海盗”)是石家庄爱心联盟的成员,作为资助王明群体的代表,他对王明的情况再了解不过,这也是他第二次来到旅馆看望王明。

    “打扫卫生、铺床叠被,有时候还要帮厨房打打下手。”王明讲述着自己一天的工作。

    “二十多间房,孩子们从来没有诉过苦。”刘庆明言语中透露着对孩子的褒扬。

    记者了解到王明一天能挣20多元,但需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管吃管住,一个月能挣700元。”显然王明没有感觉到工作的辛苦。

    一个半月的暑假打工生活能让他挣到1100多元。

    “这是他们家里半年的生活费用。”刘庆明告诉记者。

    在询问王明的理想时,孩子保持了沉默。

    “孩子已经放弃了填报高中志愿,他的想法就是打工挣钱。”刘庆明显得有点无奈。

    “不过,我们已经在石家庄给他寻找到一个上‘3+2’(即5年一贯制大专学历教育,含2年中专,3年大专)大学的机会,也跟孩子沟通了,要继续上学。”刘庆明补充道。

    “在这里,有很多孩子都是利用暑假打工,这些是再平常不过的(现象)。”刘庆明感慨道,“如果不加以引导,真担心孩子们就长期打工下去。”

    用爱浇筑未来

    刘庆明和他的爱心联盟群体曾经走访河北贫困地区数十次,近三百个家庭。在记者询问如何看待孩子暑假打工问题时,他告诉记者: “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我们倒是希望社会上能提供更多岗位给这些贫困的孩子,缓解他们的负担。”

    瀛山学校德育主任温老师也告诉记者,如果单从老师的角度考虑,肯定不愿意孩子暑假去做这些事情,太耽误学习。可是如果他们不去做,就可能面临失学,“学生在暑假靠抓蛇、抓黄鳝来凑学费和生活费,是一种无奈之举。”

    温老师还告诉记者,希望社会群体对农村家长的意识觉悟有更好的引导。“现在经济上的扶持有所改善,但精神上的引导,我觉得还不够。至少,从我们接触的学生家长来看,是不够的。” 

    刘庆明也有着更深的思考:“物质上的帮助对孩子们已经足矣,接下来更重要的是孩子精神上的帮助。用群体的善心引导孩子品格上的良性发展才是最主要的。”

    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物质条件很差,很需要帮助;同样,给孩子更多心灵上、精神上的帮助更为重要。这也是在记者采访中支教志愿者谈得最多的。

    志愿者杜杜曾感叹:“这些孩子暑假根本没有时间去玩,他们也没有这样的想法。我希望一些爱心人士,能将孩子接出来,让他们过次真正的暑假。”

    杜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就在记者采访的前几天,小朱讯被杜杜接到了他所在的那个北方滨海小城。

    或许杜杜做的仅是微薄之力,但小朱讯肯定会把这个暑假牢牢记在心里。

    “这里的楼比我们那里高很多,车也很多,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在采访的最后,小朱讯如此告诉记者。

变味的暑假
被集体打包的“实习生”
看不懂的天价夏令营
山里娃的劳碌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