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陶行逸的“黄金”人生

本刊记者 赵志伟 《 民生周刊 》(

    初见陶行逸,朋友说有点像郭敬明,记者不禁莞尔。与郭敬明不同,陶行逸乍看之下,其时尚的衣着打扮以及发型,给人温文尔雅的印象,说话也轻声细语。

    今年29岁的陶行逸,先后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和长江商学院FMBA。目前,担任国内领先的专业黄金投资机构——金顶黄金投资集团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投资官。

    大学毕业7年,白手起家,从普通业务员到如今身家过亿,陶行逸的金顶集团下属7家子公司,分支机构遍布广东、江西、广西、江苏、河南、湖南、云南、贵州等国内主要区域,管理的资金规模10亿左右。

    在白手起家的同龄人中,陶行逸可谓是凤毛麟角。这样的“黄金”人生,他是怎样炼成的?

    少年磨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陶行逸出生于浙江温州苍南县的一个小镇。他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读中学时,连父母的关爱也渐行渐远。父母的离异让他感觉“这个世界把我遗弃了”,陶行逸至今不愿过多提及那段伤心的往事。

    家庭的变故,对陶行逸影响颇深,成绩开始急转直下。陶行逸说,“挺叛逆的,不怎么爱学习,高一、高二比较浪荡,高三才奋发图强。”寄宿在姑姑家的陶行逸,因为生活的压力,高中时起就开始折腾小生意,“在学校卖小商品就不用说了,挨家挨户收古钱币等,一门心思想赚钱。”

    但是,“我很向往大学的生活,”陶行逸说,“想离家远一点,多一些见识。” 幸运的是,“从来相信一份付出,一分收获”的陶行逸,最终走进了北京广播学院的校门,学习传媒法。

    可是,这却不是他理想中的大学和专业,“我是被调剂过去的。”陶行逸说,与北京大学金融专业擦肩而过后,无奈之下才选择了这所学校。

    因为家境一直不太好,开学时,陶行逸的学费是亲戚们凑起来的。以后的日子,还要靠他自己赚取生活费和学费。这对于一个不到20岁的学生来说,难度可想而知。

    于是,到北京后,他开始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从学校出发,想把北京城大大小小的地方都转一遍,“如果我不光在自己的学校摆地摊卖点小东西,还要到其他学校去卖,我总得知道路吧?”更进一步地,“我要想在这个城市立足,总得知道它什么样吧?”没想到,骑到王府井的时候他就已经累得不行,“北京太大了。”

    北京不是他熟悉的南方小镇。为了生计,陶行逸还是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经济问题。做生意、炒股票,大学四年里,他为此逃了很多课,挂了不少科,最终,他连学位也没有拿到。不过,靠炒股,陶行逸用不到一万元的本金赚出了学费和生活费,他养活了自己。

    黄金投资客

    2004年6月,陶行逸大学毕业,没有像他的大多数同学一样到传媒领域就职,而是选择了一家香港公司的北京办事处,从底层的销售代表做起,从事黄金业务。“选择黄金这个行业,机会更多一点。”陶行逸说,“2004年,黄金投资这个行业刚刚开放,给年轻人的机会更多一点。”

    “虽然大学做了4年的股票,对证券这个行业了解的更深一点,但证券这个行业发展的时间比较长了,已经发展到讲资历、讲学历、讲年龄的阶段了。”陶行逸说,自己做交易出身,对黄金的价格走势作了一番研究之后,认为“牛市会持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家庭的变故让陶行逸考虑问题做事情比同龄人显得更加成熟和长远。虽然,刚开始在学校附近租房,拿着月薪1300元的工资(其中300元还是浮动的),甚至长期吃泡面,但一个月后,他就开始带头培训公司新进员工,有了初步的行业资历和自己的团队力量。

    当时国内很难找到有关黄金交易的教材,陶行逸只好到国外各网站搜集资料,长时间昼伏夜出,“从晚上八九点到凌晨三四点。”工作相当艰辛。

    随着不断积累,两三年之后,陶行逸越来越觉得“黄金里面有我创业的机会”,很快就结束了打工生涯,用五、六十万元于2007年开始成立自己的公司,“我有更好的投资机会,收益不会比房地产差。”陶行逸笑着说。

    幸运的是,自2004年以来,黄金投资一直都处于一个爆发性增长阶段。陶行逸赶上了好时机。2004年,陶行逸刚接触黄金业务时,国际黄金价格只有400美元/盎司,而之前黄金的最高价是1980年1月创下的850美元/盎司。

    到公司成立时的2007年,黄金期货价格上涨了31%;2008年1月3日,国际金价上涨到859.30美元/盎司,突破了1980年850美元/盎司的历史最高纪录。2008年3月14日,金价历史性突破1000美元大关。2011年6月12日,国际金价收于1528美元/盎司。

    就这样,陶行逸和他的公司,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般,生意越做越大。

    陶行逸以资产管理私募起家,和不同合作伙伴合作,涉足黄金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慢慢聚拢起公司现在的规模。“钱不是最重要的,把事情做好了,钱自然而然就来了。”陶行逸举重若轻地说,在他26岁的时候就知道,“下辈子不需要为钱发愁了。”

    然而,他和公司的成长也并非一帆风顺。期间,潮起潮落,经历很多次,特别是2009年,金顶集团广州公司一个合伙人卷走1000多万现金潜逃,对陶行逸打击很大。

    “我很相信他的,是我给了他全部的权力。我是比较容易相信别人的,我要是生活在古代的话,应该是豪侠,是那种有江湖气节的人,看这个人顺眼,聊得来,就可以当作最好的兄弟,不在于有多优秀。”这样的陶行逸着实让人吃惊,他的团队管理办法不是依靠制度制约。

    不过,这并不影响金顶公司不断发展的业绩。2010年,金顶的营业收入达到2个亿,实现净利润3000万元。公司运营一直都处于良性状态。“计划3到5年之内,把天津的公司做上市。”陶行逸认为只有公司上市,自己的事业才算比较成功。

    年轻富翁的人生观

    或许,中学时家庭的变故,大学里做股票交易的风险,让陶行逸过早体验到了人生的跌宕起伏和艰难困苦,以至于在他以后的工作和事业发展过程中,反而成了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人生的跌宕起伏都体现到交易里来了。”陶行逸如是说。

    黄金交易亏损盈余,总是不可避免。“年轻的时候,敢拼敢闯这是最基本的东西。30岁之前如果想着安定的话,做不了什么事情。”29岁的陶行逸早已不再为生存忙碌。

    而今,一身休闲打扮的陶行逸周末可能去骑马,或者干脆“宅”在家里。他在新浪的博客,几乎每日都要更新,分析黄金走势或者白银投资。

    仅从外表,看不出陶行逸与大多数的同龄人有何差距。时而,他会到读大学时的校园里随便溜达,“我其实很喜欢广院的,有很好的同学和朋友,有些现在都一直保持很好的联系。”陶行逸说,“共同经历一些事情,生活中留下了很多的感动和回忆。你遇到一些人,经历一些事,那些东西是最珍贵的。”至今,金顶公司的李珩迪总裁是他最好的搭档,也是他在大学时认识的朋友。

    “我是一个懂得分享的人。想把事业做大,靠我一个人不可能。”陶行逸现在的惬意生活源自他的分权理论,“到一定程度要靠团队的力量,我已经把股份都稀释出去了。”

    “我更欣赏现在的我。”尽管才29岁,陶行逸仿佛已悟出人生的某些真谛,“人活着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陶行逸的“黄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