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太阳能提速背后

本刊记者 严碧华 《 民生周刊 》(

    走在山东省德州市的大街上,楼顶安装的太阳能集热器,整整齐齐,与建筑浑然一体,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

    除了屋顶的太阳能集热器外,德州经济开发区路旁的太阳能路灯同样抢眼,在夜幕降临时,尤其引人注目。

    “对于新建办公楼和大型公共建筑,德州严格推行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和地源热泵技术,城区新建住宅楼太阳能热水器推广应用率超过95%。”6月7日,德州市发改委能交科科长张锦向本刊记者介绍。

    近年来,太阳能利用发展明显提速,不仅是“太阳城”德州,在北京、内蒙等地太阳能发电厂都已兴建。

    然而,飞速发展的太阳能面临重复建设、成本高与推广难等诸多问题。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注重对新能源产业核心技术的掌握,而不是一味地提高制造能力、扩大产能。” 原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国家863计划能源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周大地曾建议。

    民用太阳能勃兴

    如果让德州的出租车司机推荐当地特色景点,第一个提到的很可能就是“中国太阳谷”。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研发、检测、生产、教育、旅游等综合性基地。

    “2010年世界太阳城大会主会场就放在这里,当时来参会的很多国外嘉宾都感到惊讶。” 6月8日,总部位于德州的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皇明太阳能)品牌副总监周春玲向本刊记者表示,此前人们总认为屋顶上装个太阳能处理器不太美观,而德州的日月坛·微排大厦就是要颠覆这一观念。

    据介绍,该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建筑,集展示、科研、办公、会议、培训、酒店等功能于一身,全球首创性地实现了太阳能热水供应、采暖、制冷、光伏发电等技术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建筑节能70%以上,加上60%采暖、制冷,节能效率达88%。

    而这些与一个人息息相关,那就是黄鸣。

    年过五旬的黄鸣是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其名片上还有国际太阳能学会(ISES)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等数个头衔。

    黄鸣从事这个行业颇具戏剧性,大学原本学习石油矿场机械专业,毕业后的工作就是找油,但找得越多他越是心忧。  

    一个偶然机会,黄鸣读到贝克曼(Beckman)的《太阳能─热能转换过程》一书,从此他开始了对太阳能利用的探索。

    就在黄鸣沉浸于太阳能热水器的研究之中时,一些有前瞻性眼光的人也开始投入了太阳能行业之中。 

    正是在他们的推动下,太阳能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尤其是太阳能热水器,2009年太阳能热水器正式“下乡”,这意味着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得到了政策支持,太阳能热水器“下乡”如一缕春风,使整个行业焕发了强大的生命力。

    拿热水器来说,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年产量突破4000万平方米,保有量达到1.45亿平方米,已成为太阳能热水器的世界超级大国。

    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表示,目前这一数据达到了1.6亿平方米,对应企业至少6000家以上。不仅是产值和就业数量的增长,这些民用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极大地减少了电力的需求。

    工业应用起步

    在民用太阳能热利用逐渐成熟与深入的背景下,太阳能热利用在工业方面的利用已突破技术难题,正快步前进。

    本刊记者获得的一份中投顾问的研究显示,随着中高温太阳能热水器的开发以及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日益完善,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领域不再局限于提供热水,正逐步向取暖、制冷、烘干和工业应用方向拓展。

    前不久,全球首个可以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屋顶式太阳能中高温蒸汽系统在山东德州试机成功,该系统采用最新研发的“线性菲涅尔反射(Linear Fresnel Reflector)”聚光集热技术,可提供100到250℃的工业用热。

    本刊记者采访获悉,在浙江、江苏等地,大量的纺织印染企业,这类企业都属于中温工业,应用热水需求大,而获得热水的主要途径就是烧煤。

    每年夏天,总是有不少印染企业因为煤而向外界求援。

    分析人士指出,这方面的市场空间非常大,如果太阳能在工业领域能得到应用,替代纺织印染、食品加工、医药等行业的燃煤、燃油锅炉,显然能大大节省燃煤,缓解每年夏天的煤电紧张之局,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几乎与此同时,太阳能发电获得了长足发展,截至去年底,其装机规模已达86万千瓦。

    6月9日,国家能源局和亚洲开发银行主办的“太阳能发电规模化发展研讨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表示,当前我国太阳能发电市场处于加速发展阶段,目前的在建规模约为100万千瓦。未来5年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规模扩大和技术进步,提高太阳能发电的经济性,同时优化产业链。

    目前,在不考虑土地成本的情况下,我国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已经降至1元/千瓦时左右。梁志鹏预计,2015年前这一数字有望降低到0.8元/千瓦时以下,与目前的工商业用户销售电价水平相当,这将使得太阳能发电具备大规模发展的条件。

    据了解,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编制《可再生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太阳能发电“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其中的一个专题规划,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诸多问题显现

    从纵向对比,国内太阳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横向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应用层面。重复建设严重,核心竞争力不足,最让业内人士担忧;同时,国内太阳能产品消费的氛围仍不够好,太阳能产品推广遭遇难题,尤其是民用建筑领域。

    “太阳能热利用的出路在于太阳能与建筑相结合,在于太阳能工程化应用,这已在行业内外基本达成共识。”杨德山向本刊记者如此表示。

    但让人遗憾的是,截止目前,太阳能与建筑的结合进程并不顺利。

    国际铜业协会曾委托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进行的太阳能热水器强制安装政策研究表明,目前一些太阳能强制安装政策在具体实施中并不理想,开发商对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也存在诸多误区。

    对于开发商来说,在开发楼盘时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但消费者并非开发商,无论是普通住户还是物业公司,都难以为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埋单。  

    万通地产产品研发部总监刘克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开发节能建筑是开发商的责任与义务,但受益方并非开发商,即便是节能建筑但消费者却未必埋单,这是让开发商很头痛的一个问题。  

    早在2006年,在北京举行的一次论坛上,黄鸣曾对同在台上的一位房产商抱怨,太阳能进入楼盘太难。

    如今,五年过去了,这一现状并未得到改观。无奈之下的黄鸣自已在德州开发了一个楼盘,该楼盘融入诸多太阳能元素,一方面达到节能目的,另一方面利用太阳能发电。“小区会所的空调能耗的90%以上由太阳能和地热能提供,并网发电系统的发电量占小区总用电量的4%以上。”周春玲如此介绍。 

    在黄鸣看来,这就是未来人居环境的典范,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对太阳能的关注,但显然进度太慢。  

    除了建筑应用难题外,重复建设、核心技术不足也是主要问题。  

    据业内人士估计,有近一万家太阳能企业目前仍然要依靠补贴过日子,这不可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同一类型企业在同一地区盲目开工现象的出现。 

    周大地表示,现在很多投资人对新能源产业投资的积极性很高,地方政府也把新能源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很多地方政府打着这个旗帜招商引资,这儿盖厂房,那儿建园区,待到投资建成后,都不知道市场在哪里,技术先进也未可知,容易造成重复建设。

    在2009年,工业与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就曾公开警告说,一些新兴产业一哄而上,如果缺乏有序发展,有可能出现新一轮产能过剩。

电荒 能源格局探析
电荒?电力富余?
“空中三峡”窘境
企业谋求“限电”之策
太阳能提速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