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问诊大旱

本刊记者 赵志伟 《 民生周刊 》(

    长江中下游旱情牵动人心,在关注旱情和救灾的同时,关于此次旱情的各种反思也在同步进行。长江中下游旱情敲响了什么警钟?在天灾之外,有哪些“人祸”值得追问?这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问题。

    《民生周刊》记者分别采访了长江水利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相关负责人,以及水利、生态等领域的研究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学科背景共同追问、探讨和反思。

    灾害并非偶然

    《民生周刊》:湖北省今年遭遇大旱,是偶然性事件还是有其必然性因素?

    陈家宽:中国最不缺水的地方就是长江流域,但现在缺水了,而且缺水时间那么长,那就说明了气候的变化。原来的“千湖之省”,现在湖泊数量却减少了80%,我认为,长江流域如果不是现在遇到这种情况,将来也会遇到。

    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如果将来气候变暖,降雨量会往北移,降雨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匀,会造成暴雨、干旱轮流交替。

    王利民:我认为这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我们种的所有果子都要自己来尝。湖北是“千湖之省”,这是我们的历史。建国以后,长江中下游40%的湿地从版图上消失,湖北省却没有忧患意识,这里围一块,那里填一块。实际上,湖北的水量历史上是很丰沛的,但多数是过路水,是“客水”。

    这次大旱,说明湖北过去没有善待“千湖之省”。自认为发展了经济,保障了民生,实际上是害了民生,把民生的未来,子孙后代的未来给葬送了。今天有旱灾,明天还会有洪灾来。

    陈进:大旱是自然现象,旱灾是人为因素。旱灾跟湖泊减少是有关系的,如果我们有很多湖泊,旱灾就不会这么严重。但问题是现在无法把已经消失的湖泊恢复,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对于严重大旱,即使在千湖之省,仍然会产生旱灾。因为水面蒸发比陆地蒸发大一倍以上,像洪湖水是很浅的,每年蒸发量就很大,即使不用水都会蒸发掉。如果不降水,就可能造成旱灾。

    王井泉:统计分析认为,一定规模的洪水会发生,同样一定规模的旱灾也会发生,这可以说是必然事件。它总要发生,只不过时间长短不一定。这跟人类活动肯定是有关系的,但这个关系,以及影响程度还没研究透。

    水利工程不是直接“凶手”

    《民生周刊》: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旱是否与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有关系?

    王利民:毫无疑问,肯定有影响。作为生态保护工作者,我们更希望能够科学地规划,对这些大坝整体地进行管理。一座坝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是微小的,但十座坝、一百座坝的影响,就是一种非常大的叠加。

    陈进:以我的观点,水利工程的兴建对抗旱肯定是有好处的。因为水库的作用就是调整来水在时间上的不平衡,以丰补歉,水多的时候蓄水,水少的时候泻水。一般冬季是补水期,夏季雨水充足,在夏末蓄水。以三峡水库为例,每年在9、10月份时候蓄水,来年1月、2月、3月、4月、5月放水。

    三峡水库对于局部气候是有一定影响的,但不会影响全流域。当然,也不排除有极个别的水利工程,为了自身利益有水不放。大水库抗旱时,都是由各地防汛抗旱指挥部直接调度的,因此不可能不放水。所以,水利工程跟旱灾没有直接关系,它可以帮助缓解旱灾。

    王井泉:大型水利工程对库区灾害有影响,对诱发小型地震也是有影响的,水库越大,影响就越大。对于天气形势,只会局部增大降雨,更不会引起大范围的干旱,这是肯定的。

    利益壁垒制约流域管理

    《民生周刊》:长江沿岸各省都在计划修建水利工程,目的之一是保证自身的用水需要。从水资源管理和调度的角度来说,长江全流域的管理机制是否存在突出问题?

    陈家宽:这与国家的体制有很大关系。我国有一个长江流域的协调委员会,叫做长江水利委员会,但地方政府也非常强势。

    往往是一个流域涉及的省市越多越难管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中国的流域问题都非常严重,所以要发展我们的流域生态学。流域问题最关键的是水,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管理,还有水市场的价格买卖。流域问题就是水资源的空间配置、水生态的健康、水环境的恢复以及水管理的科学。

    王利民:这个问题非常严重,是我们世界自然基金会正在关注的一个新领域,叫做环境流。就是说,环境的水流要满足方方面面的需求,工业的、农业的、生产的、生态的。如果人为地截断水流,也就改变了它的时空分布、水量和水质,那么该得到水的地方就得不到水。兴建水利工程,就是典型地改变了水的时空分布,使工农业生产用水想要的时候得不到,不要时来了一大堆水。

    我们现在已经有了葛洲坝和三峡,已经破坏了长江干流,现在又要把支流截断,我是极力反对这些事情的。长江就像人的身体一样,有动脉、有静脉、有毛细血管,现在却拼命把它弄断,这是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作怪。

    陈进:以前长江流域以防洪为主,近一二十年来旱灾逐渐增多。过去,抗旱由地方政府负责,防洪由长江水利委员会负责。但近些年来,干旱在长江流域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也会出现。因此,如今长江防汛抗旱指挥部,加了“抗旱”两个字,还不到5年时间,就是为了协调各个地区之间的矛盾。

    2005年,我们也做过(长江流域)全流域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哪里可能用水,出现紧急情况,到底需要多少水。现在的问题是,这个规划刚刚开始实施。分水,实际上是(各省之间)利益相互协调的过程。大家实际上争的是发展权,并不一定真正的缺水。当然,遇到严重干旱的时候,各地都缺水,这个时候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效益低的用水服从效益高的用水,保证人的基本用水,这个是原则问题。

    目前,长江水利委员会不具有行政职权,各部门、各地区的协商机制还不完善。我们正在搞一些约束措施,在各省建水文站,监测各地用水情况。

    王井泉:长江流域的抢水问题还不突出。现在有显现的,是汛后上游水库的蓄水问题。原来规划时,长江的主汛期是6月到9月,水库的蓄水一般定在9月底10月初,这时上游的来水量已经就比较小了,各省纷纷蓄水,越到下游,越蓄(水)不好。究竟哪些水库在什么时候蓄水比较合适,还在研究中。

水旱两极之患
大旱“烤”验之后
谁“制造”了旱灾
千湖之省的水问题
问诊大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