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药贵则优”的怪圈

本刊记者 邓凌源 《 民生周刊 》(

    “大病上医院,小病进药店”,曾几何时,药品零售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大街小巷,老百姓但凡有个头疼脑热的,都会自己先到药店购买相应的药品,既避免了去医院排队挂号的麻烦,又能治好病,省力又省心。

    2011年3月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第27次药品降价令:从3月28日起部分药品降价,特别是降低主要用于治疗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的抗生素和循环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此次降价涉及到阿莫西林、青霉素、罗红霉素、头孢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规格。

    发改委表示,调整后的价格比现行规定价格平均降低21%,预计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100亿元。药品降价后,各医疗卫生机构、社会零售药店及其他药品生产经营单位销售相关药品的价格不得超过这次公布的价格。

    然而,一边是国家紧锣密鼓地颁布药品降价令,一边却是药品降价后便消失(俗称“降价死”),而药店售货员则不遗余力地推销高价药。消费者面对柜台林林总总、价格不一的药品,以及售货员们的推销,常常不知所措。

    “便宜没好货”

    家住湖南长沙的刘阿姨是一名多年的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卡托普利和尼群地平片两种降压药。最近,刘阿姨觉得自己血压不稳定,她来到了长沙市湘雅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就医。医生建议刘阿姨服用另外一种降压药——络活喜(即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张阿姨为了方便,便拿着处方单来到小区附近的药品零售店购买,然而柜台上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规格的络活喜达七八种之多,价格从7元多到40多元不等,根本不知道买哪一种合适。

    犹豫再三,张阿姨挑选了三盒单价为38.5元的络活喜。张阿姨说,自己也不知道好不好,但是听售货员说这种络活喜销量不错,而自己也觉得“便宜没好货 ”,“价格虽然高点,但买一个放心吧。” 

    “便宜没好货”,这是很多消费者的口头禅,他们认为药品和其他物品没什么区别,价格高了,药效自然要好些。不过,挑药品不像挑水果,美丑好坏一眼就能看出,不懂医药常识的消费者往往通过价格来判定药品的好坏。

    一位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的外科医生告诉记者,很多病人来医院就医时,都要求医生开贵药、新药。尤其是需要消炎药时,一些病人直接点名要进口的消炎药,“他们觉得贵的药疗效好,恢复快。”

    记者在北京海淀区的一家同仁堂药店随机采访了三名前来买药的消费者,他们一致表示,不敢买太便宜的药,一般只信任大的医药生产厂家或医生的推荐。如果同一种药品出现不同的价格,他们也会尽量选择价格高的。一位抱小孩的女士对记者说,“孩子还这么小,不敢给他吃太便宜的药,听说便宜药副作用太大,还是买贵点的好。” 该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买了点板蓝根、清热解毒颗粒,给孩子买的是几十块钱的小儿感冒专用药。

    有利可图,药店出绝招

    一边是消费者一厢情愿地认为“便宜没好药”,一边则是药品零售店为获取更高利润,努力制造“药贵则优”的幌子,千方百计吸引消费者购买高价药。

    身为“上班族”的李先生最近腰部轻微扭伤,他想去药店买张膏药来贴着,也就几块钱的事。走进药店说明情况,售货员便立刻向他推荐了一种叫“肿痛气雾剂”的喷剂,价格为64.5元。售货员介绍说,现在膏药早就没人贴了,这个药的疗效比膏药好得多,还不费事。当李先生询问有没有跌打损伤之类的膏药时,售货员嘴一撇说:“你就用这个,包你管用。那些便宜的药,能有效吗?”张先生将信将疑地买回了售货员强力推荐的“肿痛气雾剂”,喷过几次,觉得效果并不明显,反倒不如自己以前用过的普通膏药贴。

    记者也以购买维生素C片为由走进北京西城区某零售药店,一位女售货员立刻拿出一盒某公司生产的维生素C泡腾片,对记者大力推荐,说口感和疗效均属一流,该药为15片装,标价为18.5元;接着,该售货员又拿出一瓶价格为35元的针叶樱桃复合片(原维生素C片),大赞其美容养颜的功效。当记者解释只是为了治疗口腔溃疡而需要普通的维生素C片时,该售货员直接表示,药店没有这么便宜的药。

    曾在零售药店做过几年售货员的王女士告诉记者,把效果并不好但价格昂贵的药品推荐给消费者,这在医药零售行业是普遍现象。在购买药品的过程中,面对药店里各种价格的药,较少医药常识的消费者常常难以取舍。这便是售货员开始推销的最佳时机。他们非常热情,并借机极力推荐价格高的药,同时夸大药品的功效,只要消费者信以为真,掏钱买单,推销就算成功了,售货员的药品回扣也就拿到了。

    她表示,很多医药代理商、厂商与药店售货员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联,如果店员成功推销出价格高的药品或某些特定药品,他们就会给予相应的报酬。有了利益的驱使,有哪个售货员会保持沉默呢?

    此外,对于那些利润空间较小、价格较低的药品,药店则会采取减少或停止进货的方式,让它们“人间蒸发”。如果有的消费者指明要买这些便宜药,售货员不是找出各种理由贬低便宜药的药效,便是便以“没有了”、“不卖了”等理由拒绝,以便向消费者推荐高价药。

    对症下药与价格无关

    高价药就一定疗效好吗?便宜药是否真的“中看不中吃”呢?湖南湘雅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向医生告诉记者,衡量药的好坏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不可以以价格来论定疗效。

    客观地来看,一些价格较高的药在加工纯度上的确非普通药可比,相对而言副作用也较少,但这并不是决定药品价格的主要原因。很多药品仅仅是因为包装较精致,同时广告支出较高,所以药价也就水涨船高,其实在临床应用中,其疗效和普通药没有太大区别。

    向医生表示,有些患者爱用新药,实际上有的新药只是做了剂型改造,如同前面提到的维生素C泡腾片,只是从普通片剂改造为含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可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而呈泡腾状的片剂,价格从几块钱上涨到十几元,但疗效其实是一样的。至于所谓的口感,记者并没有太大感觉。

    也有人认为,高价药疗效快,对身体好。向医生表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是药三分毒,有些药价格贵但不一定疗效好,而且还容易让患者产生抗药性。尤其是抗生类药物,“如果一开始就选择较贵的抗生素,那么以后很可能阿莫西林、罗红霉素这样的普通抗生素就基本上起不了作用了。”

    向医生表示,市场上同一种药品的配方基本是相同的,比如感冒药。但是,由于工艺、设备不同,各个药厂出来的感冒药在纯度、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时最好选择大厂家生产的、市场占有率较大的“大众药”。一般来说,大众药的生产厂家较多,价格相对低廉,疗效也比较稳定。

    如果消费者对药效不太了解,在购买药品时存在疑问,向医生建议,还是去正规医院询问相关的医生,不要听信药品销售员的随意推荐。

    让老百姓买到便宜药

    医疗改革的目的是让老百姓看得起病,买到真正的便宜药。相关人士指出,要做到这一点,除了破除消费者心中“药贵则优”的神话,还要从市场入手,在制度上进行完善,从药品监管和审批上下功夫。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药品零售经营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早就明文规定,禁止药品供应商以任何形式进驻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或者代销自己的产品。非本药品零售企业的正式销售员,不得在店内销售药品,不得从事药品宣传或推销活动。

    尽管国家明令禁止,但还是有人甘冒风险,私下从事推销活动,这甚至成为医药零售行业的潜规则。关于这一点,众多消费者表示希望相关部门加强法律监管,整顿药品零售市场,使问题得到根治。只有这样,消费者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老百姓才能买到便宜药,医改才能真正惠利于民。

保障房的博弈与挑战
监委会能否“看住”业委会
小学生留洋:喜?忧?
“药贵则优”的怪圈
宁波:把食品安全管住了
错时停车化解消防隐忧
治“残摩” 先解出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