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布衣青天”杨剑昌

《 民生周刊 》(

    杨剑昌,这个经常在地方电视节目里“指点江山”,痛斥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被称为“布衣青天”的人,是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一大标志性人物,也是许许多多百姓言谈中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对象。

    作为消委会干部和人大代表,他先后成功处理保护消费者权益案件3180多起,惠及消费者20余万人,并为他们挽回经济损失12亿元,因移交案件给政府有关部门罚款入库2.83亿元,也曾因此收到数千封百姓的表扬信、数十面锦旗和十多块牌匾。

    然而,在受到百姓高度赞誉和媒体关注的同时,仗义执言的他也有着些许的叹息,其一贯的过分率直和从不妥协风格,常让某些领导“不好办”甚或难堪,因此,他的人生也充满着“争议”。

    行走在维权路上

    1958年12月,杨剑昌出生于广东五华县(原广东龙川县)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受到了父亲杨德忠的良好熏陶。杨德忠多年在农村当基层干部和人大代表,一心一意坚持为群众办好事。

    杨德忠病逝时,当地几百名群众自发前来悼念。父亲的言行给杨剑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立下志愿,要以父亲为榜样,做一个刚正无私、为人民谋利益的人。  

    1981年春,他和许多青年同乡一样,受到深圳创办特区的吸引,独自踏上到深圳发展的道路。

    他起先在一家私营医院做牙医。刚工作不久,他就发现医院的一些角落里经常放着一麻袋一麻袋的鹅毛、鸭毛,但他不明白这是干什么用的。

    后来,他就骑着自行车翻山越岭跟踪了解。用了半年多时间,他发现这是一些走私分子在装鹅毛、鸭毛的麻袋中夹带文物、黄金走私。他深感这是对特区建设的破坏。

    受良心的驱使,嫉恶如仇的他生平第一次写下并提交了《深圳不法分子用鹅毛鸭毛掩护走私国家文物和黄金》的2000余字举报材料。结局是犯罪分子受到应有惩处,杨剑昌也因此丢掉了饭碗。

    义无反顾举报东家违法犯罪的正义精神,让初入“江湖”的他尝尽了苦头。历经颠沛,他终于在一家装饰公司稳定下来,但在目睹所在公司存在偷税漏税的行为后,他仍是按捺不住,选择了实名举报,结果公司的违法行为得到查处,而他又不得不再次走人。

    也因为这一次举报,杨剑昌出了名。1993年,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批示,要求市工商局给杨剑昌安排工作,不久他被分到罗湖工商分局消委会。对于杨剑昌来说,这是最适合不过的一个岗位。从那时开始,杨剑昌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

    天价索赔案

    罗湖区是深圳最早发展起来的商业老区,香港人和深圳人、外地人,国货和进口货在这里大规模交集,然而,繁荣的市场也让这里产生了更多消费纠纷。杨剑昌为消费者维权之认真,体现在不拘案情大小一视同仁上。他曾为一位女士6元钱所购的发夹质量投诉7跑商场,直至感动经理,问题获超值解决;他也曾不厌其烦地为争议双方做工作,经常忍辱负重,不惜面对他人的埋怨甚至呵责……

    而让杨剑昌在民间成就了打假“英雄”称号的,是被他一举揭开的“泰明案”。在这个轰动一时的案件中,杨剑昌曾被索赔1700多万元。

    1997年8月中旬的一天早晨,上百名群情激愤的消费者潮水般涌进了深圳市工商局罗湖分局,人们高喊着:“还我血汗钱!消委会要为我们讨回公道!”声讨“深圳泰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明公司”)的欺诈行径。

    有关部门决定由杨剑昌调查处理此案,他当即表示:“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要把‘泰明’查个水落石出!”

    该案涉及诈骗金额20多亿元,情况十分严重,被骗的消费者及投资者成千上万。经过多日的了解,杨剑昌终于查到了彭氏兄弟行骗的证据。“泰明公司”在国贸大厦实有物业只有600多平方米,而且已抵押给了银行,但他们却在广告、合同上吹嘘有18000平方米,实际上一个租户还分不到1平方米。

    于是,杨剑昌连夜将调查情况写成书面材料,决心彻底揭露这一骗局。但是,材料上报有关部门后,却久久没有消息。

    原来,彭氏头上顶着政协委员、警察基金会名誉副会长、检察官教育基金会理事、工商联常务理事等一串串闪亮头衔。他们利用自己的关系,欲将此事“摆平”;并且还通过熟人带话,只要老杨不管此事,可以给他500万元。但杨剑昌对此的答复是:“我绝不为钱低头弯腰,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与他们斗下去!”

    对方弃软施硬。一天,杨剑昌接到一个恶毒的电话,对方凶狠地说:“‘泰明’准备花2000万元买你的人头!”但他听了之后十分镇定地回答:“我杨剑昌一个头值2000万元?好啊,有本事你们就来取吧!”此后不久,就有人蓄意制造车祸企图置他于死地,所幸躲过。

    由于杨剑昌软硬不吃,不久,泰明公司以侵犯公司名誉权为由将老杨告上法庭,索赔1700多万元。这成了当时轰动全国的大案。杨剑昌一方面冷静应对法庭诉讼,一方面继续抓紧对骗局的揭露。

    “泰明案”经历了一审驳回诉讼请求、省高院发回重审、市中院再次驳回起诉的曲折过程,回忆起来,杨剑昌至今感慨。

    经过一路的艰辛,案件终获正义力量的支持。2000年1月28日,按照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回重审的要求,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再次开庭宣判:泰明败诉,杨剑昌胜诉。这桩涉嫌诈骗20多亿元、震动中外的惊天大案,历时3年,终于以杨剑昌的胜利而告终。

    赢“敢言代表”美名

    仗义执言、铁面无私的工作作风,让杨剑昌引起了社会的关注。2000年4月、杨剑昌当选第三届深圳市人大代表。为了更好地为老百姓办实事,2005年8月3日,杨剑昌以个人名义,设立了深圳市第一个人大代表接访室。这个领风气之先的举动,成为专门倾听市民呼声的重要渠道。

    接访第一天上午,杨剑昌原本预计会有20多位来访者,却意外“爆棚”。一些市民早晨5点就起床,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当日的接访号排到了88号,预定的接访时间也被迫提前20分钟。

    熟知法律的杨剑昌,邀请来了3名公益律师现场助阵。他说,主要是想请他们在法律上把把关,确实也是一个人做不来,需要多几个参谋。不仅仅是律师,他还会请相关部门的领导来接访室旁听。老杨说,这样一来,他们就没有办法推脱说不了解情况了。

    深圳市规划局、公安局、国土局、城管队、爱卫会等单位领导,都曾参加过杨剑昌的接访日。杨剑昌对他们有个要求:如果能解决,就提出具体措施和时间表;如果不能解决,也要有个方案。

    最开始,杨剑昌每月接访两次,但工作量实在太大,从2008年年底起,他只在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三接访。他每次接访都堪称盛况空前,其中既有须发皆白、面容憔悴的“老上访”,也有拄着拐杖踽踽而行的残疾人,而他每次都能认真听取反映,并在志愿者帮助下将情况和意见记录在自费印制的接访纸上,然后将材料归类整理后送市、区两级人大转有关部门处理。

    截至2010年6月全国人大叫停代表个人接访,五年里杨剑昌一共接访了近3000宗案子,涉及人群达2万之众。

    接访室开设以来,为杨剑昌赢得了“敢言代表”的名声。原深圳市工商局局长申庆三曾评价杨剑昌说,“我们工商系统有2000多名员工,只有杨剑昌一个人大代表,他的许多工作是从工商的职责出发,尽一个人大代表的职责,这两种职责是统一的。”

    “作为人大代表,应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服务,把社会存在的难点、热点解决好。否则,人大代表有什么用?群众都找不到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不就变成虚设了吗?”杨剑昌如是说。 

    百姓的“青天”不好当

    作为人大代表的“布衣青天”杨剑昌不为私利,敢于为民请命,因此赢得更多人的尊重;但在维护了一部分人的利益的同时,他也遭受了一些质疑。

    如今,再走出深圳罗湖区消委会八楼电梯,已看不到“人大代表杨剑昌接访室”的牌子了,也听不到杨剑昌那高亢的说话声了。空荡荡的走廊,在提示着来访者:杨代表的接访室关门了。

    杨剑昌也早已萌生退意,“压力太大,方方面面的都有。”唏嘘的同时,掏出一根烟嘴,点上一支烟,已成了他的惯性动作。

    这样的照片曾被媒体刊登出来。有人批评说,一个人大代表在办公室里吞云吐雾的,成何体统!50多岁的杨剑昌并不介意。多年以来,每天面对太多的纠纷,吸烟成为他重要的解压方式。

    让杨剑昌感到无奈的是,接访的工作量虽大,然而接访室的效果并不令人欣喜。“60%有相关部门的回复,但其中15%是在踢皮球,只有形式上的回复;只有40%左右的案子最终得到了解决。”

    义务参与杨剑昌接访室工作的律师袁宝平认为,即便是40%这样一个数字,老杨可能也过于乐观了,“他的接访工作真正解决问题的并不多,甚至可以说结果很不理想。”袁宝平注意到,很多人一次又一次地前来,“这说明他们的问题根本没有得到解决。”

    杨剑昌自己也无法回避这样的现实:接访室刚刚开张的时候,他转交给相关部门的材料中,80%都能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复,问题得到解决的比例也有60%,很多问题相关部门都会第一时间直接电话跟他沟通。但5年下来,他递交上去的材料,有回音的越来越少,不少部门的回复中,充满了“交某某部门处理”的公式化语言。杨剑昌说,“是敷衍了事。更多的事情,甚至连回复都不再有。”

    一些没有解决问题的市民,直接冲进杨剑昌办公室,“砰”的一声,将厚厚一沓材料拍到他办公桌上,质问杨剑昌为什么别人的事情解决了,自己的事情却一直没人管,“问我怎么当的人大代表。”有时候遇到情绪激动的人,连杨剑昌也感到心寒。

    这个什么事情都要较真、坚持一跟到底的杨剑昌,越发感到疲惫与无力。“市民来找你是帮他们解决问题的,如果我没办法帮他们解决问题,接访室再开着,也没什么意义了。”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开始不止一次地说:“我太累了。压力太大,得罪了太多人。”

    在深圳人大代表当中,很多人对杨剑昌的做法并非认可。有代表委婉地说,人大代表不应该把群众反映的所有问题都转交到各个部门,应该认真判断、甄别、筛选,自己不懂的要请教,不能随便监督,否则会给相关部门带来负担。“放炮可以,但是不能乱放。”一名老资格的人大代表如此评价。

    “我杨剑昌是人不是神,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国家和人民。”对于这些不认可,杨剑昌并非无动于衷。

    维权的路上,充满了辛酸,有孤独,有无奈。作为一个为深圳市民维权鼓与呼的捍卫者,“杨代表”的路坎坷艰辛,而又正义凛然。

    (本刊记者汪文娟综合整理)

“布衣青天”杨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