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民族品牌突围

《 民生周刊 》(

    对许多人而言,中国的民族品牌质优价廉,正如“大宝,天天见”那般亲切和温暖,也如“折折折折不断”的三笑牙刷一样平实、自然。然而,当人们用一颗朴实的爱国心支持国货时,却不知道这些鼎鼎有名的民族品牌早已易主、继而被雪藏,外资品牌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2011年,国际铁矿石价格新一轮谈判再次引起市场的关注。对于近千家中国钢铁企业而言,撼“定价权”之难,正如国内媒体多年来的报道所称,“中国买什么,国际市场就涨什么;中国卖什么,国际市场就跌什么”,任人宰割,几乎束手无策。

    铁矿石如此,石油、稀土、玉米、大豆、电子产品等的命运同样如此。痛失定价权走入恶性循环,犹如梦靥,不断地刺激着中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制造大国的脆弱神经,也影响着百姓的生活。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外资的进驻无法避免,中国经济不能闭关锁国,更不能用狭隘的民族主义阻挡先进的技术和资金的正常流动,甚至应该勇于跻身激烈的竞争当中。但我们也必须思考如何在国际贸易体系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打造更多的民族品牌,这不但需要提升“招商引资”的观念,需要改变对“洋货”的盲目追求,更需要我国企业自身的奋发图强。

民族品牌突围
铁矿石定价权之痛
民族品牌卖不卖?
一口锅背后的经济安全
外资并购审查:盾牌还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