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一个偏僻、贫困的小山村里,有一对靠捡破烂维持生计的夫妇。在一个寒冷的早晨,他们捡到了一个奄奄一息的弃婴并决定收养她。养父由于积劳成疾过早地离开人世,母女从此相依为命。
女孩考上大学后,为了节省路费,大学四年没回一次家,但每个月与母亲保持书信联系。四年过去了,当女孩回到家时发现,门锁已经锈迹斑斑,院子里荒草遍地。此刻,女孩才得知真相:母亲两年前已经去世。病逝前,母亲日夜不停地给女儿写信,直到这些信的日期排到女儿大学毕业。母亲还立下遗嘱,将自己全身可以卖的器官全部卖掉,并恳求邻居每月给女儿回信和寄生活费。
在母亲的坟前,女孩写下一首诗: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这首诗后来被谱成曲,成为传唱大江南北的《感恩的心》。
致力于感恩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彭成在新书《感恩中国:青少年必上的8堂感恩课》中,讲述了许多或真实或虚构的故事,并希望以此唤醒大家久违的感恩之心。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一词在西方与基督教的感恩节密切相关。公元1620年的一天,英国的一个港口里悄悄地驶出了一条小渔船,船上搭载的是一群落难者,有清教徒、破产者、流浪汉,这艘破旧的渔船的名字是“五月花”。历尽艰辛之后,船上的102人到达了新大陆——北美洲。困难超出他们的想象,他们终日饥寒交迫,土著的印第安人给他们送来了大量生活必需品,并教授他们狩猎、捕鱼和种植作物。在迎来了第一次的丰收之后,移民们虔诚地选定了一个日子,点起篝火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并邀请印第安人共同庆祝。于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本土化节日——感恩节诞生了。
在东方的智慧中,按照佛教的说法,有“四重恩”:佛恩、国土恩、父母恩、众生恩。在《感恩中国:青少年必上的8堂感恩课》一书中,彭成希望青少年学会感恩,而感恩的对象除了父母,还有老师、同学、社会、国家,也包括陌生人和对手,甚至是失败和羞辱。
在彭成的理解中,感恩是一生的修行,感恩也是幸福之首。一个知道感恩的人,更容易得到幸福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