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文化忧患的别一种

吴秀明 《 民生周刊 》(

    世纪之交的当代中国是一个充满文化忧患的时代。我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历史与现实等诸多因素要求我们将目光投向对“他者”的观察,以深化与开拓我们文化忧患的内涵。李兆忠这本《暧昧的日本人》,标志着我们学界的文化忧患已挺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产生了由“内”向“外”的新变。

    “暧昧”是一个很难说的话题。尽管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有过“暧昧的日本的我”的表达,尽管美国学者尼迪克特在其著作《菊与刀》中用“琢磨不透”四个字作了形容,但真正把它提到文化和学理的高度,将“暧昧”看作是日本民族的根性,对它进行深入的、全方位的论析,则还当推《暧》著。

    在作者看来,日本人的“暧昧”是一种“既粗鲁又有礼,既开放又保守,既爱美又尚武,既忍从又反抗,既自尊又自卑,既人工又自然”,看似截然对立,但在日本人身上得到微妙统一的、非常独特的民族秉性。正是这种对立统一,才使日本一方面急迫地向西欧模仿,另一方面又坚定地守护着传统;一方面承认战争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灾难,另一方面又不肯明确承认这是一场侵略战争,并拒绝向受害的各国人民认罪道歉,在近代史上扮演了一个“暧昧”的角色。

    作者在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日本人及其生活背景的切身感受和体会,对“二战”五十周年祭、靖国神社、金元外交,塌塌米、和服、晨浴、相扑、茶道等,都逐一作了描述和剖析。在他笔下,“暧昧”不仅变得具体实在、亲切可感,转化为学理上的清晰与旨趣上的贴近,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穿透其表、观察日本的新的视角。

    作者颇为高蹈的民族文化场为人欣赏。作为一个中国人,他毫不掩饰地在书中表达了自己对日本“暧昧”的贬否批判乃至反感厌恶。而开放开阔的思维观念使其对日本“暧昧”的另一方面——强烈的进取精神、敬业精神、团体精神、办事认真、工作勤勉等,不仅如实揭示,还将自己摆进去勇于自剖。

    这种深刻的自我批判流布全书,它寓含着作者对构建新型的民族文化价值观的渴望,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强烈的文化更新自振的意向。这部书的意义,不仅在告诉国人一个真实的日本,让他们从盲目自大中清醒过来,而且对当前正在行进中的民族文化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也不无启迪。

    (作者为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博导)

    《暧昧的日本人》,李兆忠 著,九州出版社。

“为仁由己”与政府责任
为什么奥巴马说话不算数?
春晚大变脸
文化忧患的别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