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健康时报 2024年09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安宁疗护温暖“最后一程”(健康中国)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 健康时报 》( 2024年09月10日   第 01 版)

  “很多老人说,把安宁疗护病房放在‘看得到家的地方’,心里安定多了。”安宁疗护服务正以不同形式在全国展开,其中,安宁疗护上门、安宁疗护进社区正成为趋势。

  2023年8月,《北京市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公布,安宁疗护被写入上门目录。目前,上海市已实现全市24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

  生如夏花之浪漫,死如秋叶之静美。尊严而体面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是健康人生的最后一道公共服务命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对于临终关怀的需求和呼唤日渐增加。2019年,《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将安宁疗护纳入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中。与机构安宁疗护相比,居家安宁疗护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让患者和家属面对生离死别能够更平和。“家门口”的安宁疗护服务,守护更多老年人有生命尊严、有生活质量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把安宁疗护送到“家门口”,这是现实而美好的事。一方面,机构安宁疗护资源有限,更多力量接力迫在眉睫。2023年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主题活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培训4000名安宁疗护骨干医护人员,全国设有安宁疗护科的医疗卫生机构超4000家。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攀升,患有恶性肿瘤等不可治愈疾病的老年人逐渐增多,对安宁疗护服务的需求也愈发迫切。另一方面,俗话说,“心安处是吾乡”。中国人深受传统的“叶落归根”思想的影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归家、回乡的愿望深深植根在国人心里。让更多老人以家为“病房”,在舒适熟悉的环境里走完最后一程,这是最贴心的健康服务之一。   

  安宁疗护不是“术”的加持,而是“心”的陪伴。它不是刻意延长患者生命、也不加速病人的死亡,而是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怀着释然和尊严,尽量没有痛苦、少有遗憾地走完生命的终章。历史而言,从唐代的“悲田院”到北宋的“福田院”,从元朝的“济众院”到明朝的“养济院”……让生命的最后时光归于烟火人间,离人近一些、离故土近一点,这也是人性而美好的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说,“上门”或者“进社区”,应该是很多需要安宁疗护服务病患的梦想。

  生老病死,人生四维。去者善终,留者善别。自2017年至今,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三批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到2025年,将建立覆盖试点地区全域、城乡兼顾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探索示范,有序推进。让更多人能在家门口与爱的人、与这个世界“温暖告别”——这不仅仅需要职能部门与专业机构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合力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