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深度

健康时报 2024年09月03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为患者再造一个新“膀胱”

健康时报记者 杨晓露 侯佳欣 《 健康时报 》( 2024年09月03日   第 16 版)

  图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邢念增(右一)及其团队在腹腔镜下为患者做膀胱癌手术。
  受访者供图

  去年春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邢念增(左)写福字来病房探望患者。
  受访者供图

  阅读提要

  ■“比起挂尿袋生活,我宁愿不做手术。”在很多膀胱癌患者眼里,切除膀胱后挂着尿袋生活,各种不便和异样眼光,比起癌症更让人感到痛苦和绝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邢念增在临床上曾遇到过很多拒绝手术的患者,他们不接受术后挂尿袋生活,最终病情延误丧失治疗机会。

  ■为了能让手术顺利在腹腔镜下实施,邢念增利用回肠“缝制”一个皮球型的膀胱放回到原来膀胱的位置,让这个新“膀胱”接替原有膀胱的工作。但邢念增随后发现,新“膀胱”不像原生膀胱那么智能,受到压力后,可能会回流进肾脏,长此以往会导致肾脏受损。为了解决反流的问题,邢念增把输尿管与引流尿液的一段肠管相连,利用肠管自然的流动方向可以解决反流的问题。

  ■以往输尿管吻合需要缝十几针,在腔镜下缝十几针是非常费时的一件事,而邢氏吻合法简化了步骤,只需要缝两针,20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再加上医护人员“标准化”的执行和配合,原来7~8小时的手术,两三个小时就能完成,这就是为什么有信心可以为高龄患者实施手术。

  ■如何能让如此高难度的手术更好理解,更容易传播?邢念增把手术编成了“顺口溜”,还录制了教学视频,每到一个地方就会给当地医生讲解授课。“腹腔镜下切膀胱,一步一步莫着慌。头低脚高摆体位,肠管尽量入腹腔……”短短208个字的顺口溜总结了“邢氏新膀胱”的精髓,全国泌尿外科医生跟着顺口溜,学会了再造新“膀胱”。

 

  从7~8小时的手术,到现在两三个小时就能完成;从膀胱癌术后挂尿袋各种不便,到现在体内再造新膀胱正常生活……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邢念增创立的“邢氏方法”,给了膀胱癌患者有尊严活下去的可能。

  一直以来,晚期膀胱癌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根治性膀胱切除,即膀胱全切,这是泌尿外科最具挑战性的手术之一,不仅手术时间长,切除膀胱后,患者还要终身挂尿袋辅助排尿。

  “邢氏方法”,包括“邢氏新膀胱”和“邢氏吻合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造一个新“膀胱”

  不再需要挂尿袋生活

  今年8月,一个膀胱癌晚期的女孩找到邢念增,她看起来很焦虑,害怕膀胱癌手术时间长、风险高,又担心切除膀胱后要终生挂尿袋。

  “比起挂尿袋生活,我宁愿不做手术。”

  在很多膀胱癌患者眼里,切除膀胱后挂着尿袋生活,各种不便和异样眼光,比起癌症更让人感到痛苦和绝望。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邢念增在临床上曾遇到过很多拒绝手术的患者,他们不接受术后挂尿袋生活,最终病情延误丧失治疗机会。这让邢念增感到非常惋惜。邢念增想,能否在患者切除膀胱后,不通过尿袋排尿,在其体内再“造”一个膀胱?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德国教授Richard Hautmann曾发明了一种术式,用患者的大肠做出一个膀胱来替代切除的膀胱,这是世界上第一例原位膀胱。后来陆续有专家改良原位膀胱手术,但因为操作复杂始终没有在国内得到推广和应用,随着膀胱癌手术进入微创时代,在腔镜下完成“膀胱再造”更是难上加难。

  为了能让手术顺利在腹腔镜下实施,邢念增利用回肠“缝制”一个皮球型的膀胱放回到原来膀胱的位置,让这个新“膀胱”接替原有膀胱的工作。

  但邢念增随后发现,膀胱受到压力后,健康人的尿液会自上而下顺流流出,但新“膀胱”不像原生膀胱那么智能,受到压力后,可能会回流进肾脏,长此以往会导致肾脏受损。为了解决反流的问题,邢念增发现,人的肠管本身有自上而下蠕动的规律,把输尿管与引流尿液的一段肠管相连,利用肠管自然的流动方向可以解决反流的问题。

  对患者来说,“邢氏方法”不仅仅是身上少个“袋子”,而是让他们能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李佳(化名)坐在邢念增诊室门口,回想起几年前的经历她万分感慨。她还记得刚得知自己得了膀胱癌的时候,因为担心别人的异样眼光,非常坚决地拒绝了手术。邢念增考虑到她还年轻,术后正常生活对她来说非常重要,结合病情为她实施了“邢氏新膀胱”手术。

  最近,她特地回到邢念增诊室感谢他:“我没有任何不舒服,这次回来只是想当面来感谢你,让我获得了重生。”

  缩短手术时间

  让高龄患者多一次“生”的机会

  尽管“邢氏膀胱”解决了很多膀胱癌患者挂尿袋的困扰,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用。

  “用肠管缝制的新‘膀胱’不具备自然收缩能力,排尿完全要靠增加腹压来实现,增加腹压需要良好的肺功能和腹部肌肉。”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张勇介绍,像一些不爱运动、年龄较大的患者,身体机能出现了减退,就无法自主排空尿液,无法实施这一术式。

  这部分患者就只能完全切除膀胱,因为手术复杂,往往需要7~8小时时间。不仅是医生犯愁,对患者也是巨大考验,尤其对高龄患者来说,7~8小时的麻醉风险极高,多数高龄膀胱癌患者会选择保守治疗甚至放弃治疗。

  “邢氏吻合法”的出现,让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张勇告诉记者,“邢氏吻合法”让输尿管与肠道端侧直接吻合;又使左右两侧输尿管与肠道吻合口相对独立,一方面极大的缩短了手术时间,另一方面也为日后可能的上尿路并发症处理预留空间。

  82岁的李晓霞(化名)找到张勇的时候,几乎已经无法站起来了。坐在轮椅上的她面色苍白,半倚在轮椅一侧,说话也是有气无力。“大夫,我们已经去了好多家医院,因为年龄大了,医生都建议保守治疗,可是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就没有其他好办法了吗?”

  看过李晓霞的各项检查结果之后,张勇决定通过为李晓霞切除膀胱,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在手术过程中,张勇利用“邢氏吻合法”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

  “以往输尿管吻合需要缝十几针,在腔镜下缝十几针是非常费时的一件事,而‘邢氏吻合法’简化了步骤,只需要缝两针,20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再加上医护人员‘标准化’的执行和配合,原来7~8小时的手术,两三小时就能完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信心可以为高龄患者实施手术。”张勇介绍。

  由于是微创手术,李晓霞恢复得很快,走的时候高高兴兴地就站起来了。

  在张勇记忆里,这样“坐轮椅来,站着离开”的老人还有很多,都在这里找到了最后的一线生机。

  208字顺口溜

  把手术“秘诀”传给更多泌尿医生

  “单靠一个人能做多少台手术?教会一批人乃至带动一个行业,才能让更多患者受益。”在邢念增看来,光是自己把手术做好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要教会一批人,才能让更多患者受益。

  如何能让如此高难度的手术更好理解,更容易传播?邢念增把手术编成了“顺口溜”,还录制了教学视频,每到一个地方就会给当地医生讲解授课。

  “腹腔镜下切膀胱,一步一步莫着慌。头低脚高摆体位,肠管尽量入腹腔……”短短208个字的顺口溜总结了“邢氏新膀胱”的精髓,全国泌尿外科医生跟着顺口溜,学会了再造新“膀胱”。

  “因为男女的生理构造不同,口诀还分为男版和女版。”邢念增告诉记者,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步骤复杂,想把流程浓缩在短短的口诀里,并不是个容易的事情,他一开始怎么写也不满意,直到有一天,他从青岛飞贵阳,赶航班时,跑得热血沸腾,在飞机上一坐下,灵感来了。他那天没有像往常一样,摆弄纸巾琢磨手术方式,而是向空乘借了一支笔,在飞机上用3小时完成了这个口诀。

  让他印象深刻和欣慰的是,一次全国的一个手术比赛上,天津一个年轻大夫在台上展示膀胱癌手术时,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做的又快又好。后来他得知,这个年轻医生手术做得这么好,就是看了他的手术录像、背下了这份口诀。

  有了“顺口溜”还不够,膀胱癌手术凶险因素之一就是耗时长。手术耗时越少对患者的损伤就会越少,风险也会降低。要提速除了掌握新技术,还要医护人员更为熟练默契的配合,手术必须要“程序化”。

  邢念增还记得第一次做“邢氏新膀胱”用了近7个小时,术后他反复摸索究竟哪里做得不顺?通过一次次的总结,他捋顺了每一个步骤的顺序,哪个剪子剪哪个地方,哪个钳子抓哪个组织都做到标准化,保证没有一个废动作。

  “现在国际上做原位膀胱平均耗时也是6小时左右,但我们科室平均两小时就可以完成手术,最快的不到两小时就能完成,我们现在是领先国外的。”邢念增满脸骄傲。

  “邢氏方法”发展至今,受益患者已有成千上万,掌握了这一方法的医生也越来越多。“邢氏吻合法”还与“邢氏新膀胱”一起,被写入新版《吴阶平泌尿外科学》。手术录像也被世界泌尿外科学会年会及欧洲泌尿外科学会年会选为教学录像。

  “邢氏方法”能解决多数膀胱癌患者的顾虑,但不管是患者知晓度还是医生的知晓度现在都还不够,仍然有患者以为必须要全切膀胱才能治疗膀胱癌,因此强烈拒绝手术,也仍然有医生遇到膀胱癌手术就犯愁。

  “我们还有很多能做的事情,还需要去帮助更多患者。”邢念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