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健康时报 2024年05月31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我们是该上上科学减重课了(健康中国)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敬一山 《 健康时报 》( 2024年05月31日   第 01 版)

  近日,北京大学开设的一门体育课引起关注。这门名为《体能提升:运动与膳食》的体育必修课,不是常见的“减肥班”,也不同于传统体育课,课上老师会讲授运动营养学知识、带学生去体育场跑步、去训练馆里学攀岩,甚至还陪着学生去食堂打饭。因为有系统性的科学指导,减肥效果显著,该课程开设两年,帮三分之一的学生成功减重5%以上,有同学一学期减重30斤,因此成了学子口口相传的“减肥神课”。

  北大这堂“减肥神课”的成功,最大的启示就是,体育课可以不用那么枯燥,当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体育课和自身健康的关系,真正和自己的生活建立连接,而不只是当做一门需要“吃苦”、需要考试的课,自然就会更积极主动。

  除了北大之外,也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改善体育课的教育方式。比如北京科技大学的夏日燃脂营,也是一种新型“体育课”,开放报名仅10分钟,报名人数就突破了千人。可见只要瞄准“痛点”,激发兴趣,体育课依然能让学生们“动起来”。

  从小学到大学,很多学生不爱上体育课,重要原因是体育课也以考试为目标。1000米要跑多少,引体向上、俯卧撑要做几个,甚至篮球在规定时间投进几个,都有细致的考核规定。为了应付考试,校园的体育课很多时候也就变成枯燥乏味的训练场,失去了体育本该有的魅力。

  2021年,教育部曾公布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发现大学生超重肥胖率上升、身体素质下滑等问题仍较为严峻。教育部还有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大学生肥胖率达到了5.5%。尽管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高校学生体测成绩达不到规定分数,也可以按肄业处理,但现实中很多高校难以严格执行。因为体育成绩不好就不让学生毕业,在情理上确实阻力也很大。

  对学生怕上体育课的现象,有一种常见观点,就是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怕吃苦”。可问题在于,加强锻炼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更加健康快乐,而不是为了让学生“吃苦”。与其用各种应试手段逼着学生去上体育课,不如想想怎么改善教育方式,让学生爱上体育课。有些不愿上体育课的学生,甚至会花钱去健身房办卡,正是因为找到了锻炼的需求和乐趣。

  让学生爱上运动的最好方法,是真正关注学生的身心需求,给出有针对性的科学方案。乐于看到高校推出更多的科学减重课,帮助更多学生收获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