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健康时报 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乌梅汤缘何卖爆成“顶流”?(健康中国)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 健康时报 》( 2024年05月28日   第 01 版)

  去年夏天,中药代茶饮乌梅汤火出了圈,凭借物美价廉等优点深受年轻人喜爱。今年5月,浙江省中医院的乌梅汤2.0版本上线,12小时内已配出24万余帖,乌梅汤再次卖爆成“顶流”。

  小小乌梅汤,大大受欢迎。据悉,乌梅汤的主要下单人群中,20~35岁的年轻人占比超过80%。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动辄十几、二十多元的奶茶,乌梅荷叶饮1块9毛钱一帖。网友评论:“没想到打败奶茶的是中医院的酸梅汤”“比茅台咖啡更火”。价廉物美、健康养生,中药代茶饮的风行,不仅展现了中医药独特的文化魅力,也展现了如今年轻人对中医药文化的推崇。

  乌梅汤卖成爆款,是“亚健康”人群与中医养生文化的双向奔赴。一方面,健康需求无分年龄。有媒体此前发起过相关调查,“脆皮年轻人”为何越来越多?其中35%的人群表示,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30%的人群经常熬夜,休息时间不足。这些问题又不是严重的疾病,还不需要服药,在此阶段,饮用适宜的中药代茶饮确实可以略做改善。拿整根人参泡茶,保温杯里放枸杞……年轻人的“朋克养生风潮”,魔幻而现实。数据显示,目前九成以上“九零后”已有养生意识,超半数“九零后”已走在养生的路上。

  另一方面,中医药文化火爆出圈。据悉,乌梅汤出自明代著名医家方贤著的《奇效良方》,有生津止渴、行气开胃之功效。从乌梅汤到“生发饮”,中医生活化已经成为现代生活场景。近年来,民众对中医药认可程度以及中医药文化自信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今年2月,《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建设的意见》出台,其中特别指出,要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生产生活。依托数字化改革,将中药健康茶饮与互联网医院相结合,这是中医药文化“活化”的有益探索。

  融入生活,有效传承。便捷的包装、亲民的价格、健康的功效,新奇、平价、养生的组合正吸引更多人成为“中医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医药产品跻身市场,成为“爆品”——同仁堂养生咖啡、重庆江北中医院的中药奶茶、广西柳州中医院的药膳食堂……“药食同源”实现了具象化,中医药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和价值,以大胆尝试的决心守正创新,实现了与时俱进的转型升级,赢得了年轻人的青睐,也真正赢得了可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