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健康时报 2023年02月03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周末门诊让就医更便捷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曹 林 《 健康时报 》( 2023年02月03日   第 01 版)

  近日,北京市卫健委发布《北京市医疗机构门诊预约诊疗服务管理规范》,提出合理编排专家门诊上下午出诊单元数量,进一步提高专家门诊下午出诊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晚间、周末、节假日开设知名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

  这是继前段时间很多医院开通“在线诊疗”后,又一给公众带来“直接获得感”的便民措施。上下午都有专家门诊,特别是晚间和周末,不仅给公众就医增加可选择时间,更重要的是真正体现了医疗服务意识。专家啥时有空就坐诊,这是“以专家时间为中心”;病人希望有更多专家门诊和时间选择,起码在时间上方便患者,这是真正的“以患者为中心”。

  专家门诊仅集中在一两天上午,形成很大资源拥挤。媒体调查曾关注过“周一上午扎堆”现象,周一上班的专家较多,患者扎堆,排队等待,牢骚满腹,坐诊专家也不轻松,接连不断的患者让他们一直处于忙绿状态,上趟厕所都得抽空。患者一多,医生对每名患者的诊断时间也会缩短。这种扎堆情境下,很难期待医生和患者保持良好沟通状态。

  实际上,不少医院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已经开了双休日上午开放专家门诊的先河。

  比如南京一家大医院曾统计,某个周六上午,当天上午门诊患者 5769 人,而往年同期只有 3000 多人,双休日患者数量剧增 80% 左右,这说明患者在双休日看病的需求很大。平常上班没时间看病,或没时间带老人看病,或孩子平常需要上课,周末专家门诊,极大地解放了那些上班上学族。

  呼吁患者“错峰就医”,高峰时不要扎堆。但一个关键点是为什么形成高峰?

  因为专家门诊集中在那几个时段,公众没有其他时间可以选择。所以,错峰主动权不是掌握在患者手上,而在医院和专家,错峰安排门诊,患者跟着专家走,专家错峰了,患者自然就跟着错峰了。

  医疗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并非一两年可以立刻解决,还是应该挖掘既有潜能。专家很忙,不仅要出诊,还有研究、教学、开会、会诊、出差等任务,这也是一些专家出诊时间少的原因。但医生最重要的使命是治病救人,出诊应是医生最核心的工作。对医生和专家,少开点会,少填点表,这种空间应该还是可以挖掘的。周末门诊让患者就医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