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健康时报 2021年01月05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女儿8年不联系

老人把遗产留给外人

健康时报记者 王艾冰 《 健康时报 》( 2021年01月05日   第 02 版)

  “我有一个女儿,但是已经将近8年不联系了,2013年除夕夜的下午,是我和我女儿最后一次联系,从那之后到现在,她再也没有联系我。”方波奇无奈地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从那个新年开始,他便有了将财产留给别人的想法。 

  方波奇今年68岁,现在是上海某医院的一名老中医。近日,他走进了中华遗嘱库上海第二登记中心,决定将自己的全部财产留给救过自己的一位朋友。

  与女儿8年不联系,将财产留给救过命的朋友

  “我的肾一直不好,2018年的一天早上8点,我刚走进我的诊室,就觉得情况特别不好。但之前有病人挂了我的号,所以我坚持把当天的病人看完。”方波奇回忆说。 

  “我的工作伙伴一直在劝我停下手中的工作,去抢救,但我没有那样做,而是坚持到最后,还让她给我照了最后的工作照,作为自己的遗像。”方波奇说,看诊结束后,第一时间被这位朋友送去抢救,并且还得以转院去更大的医院得到及时治疗。 

  “当时,时间就是我的命,她当机立断给我找了医生,联系病房就地抢救治疗。她不仅是我的朋友,还是我的工作伙伴。十几年如一日,是位重情义、讲道德的人。”八年,女儿从未回来看他。“虽然前些年有些矛盾,但由于我需要晚间救急,我的医疗呼救座机电话从来没有改变,一直都是原来的家庭电话号码,想联系渠道是通的,但8年我没有等到一个联系。” 

  “从现在我们接待的情况来看,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立遗嘱的方式把财产给到亲属之外的人,也就是说遗赠给跟他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二登记中心主任崔文姬告诉记者,目前全国登记保管遗嘱的数量达17.5万份,仅北京一个城市就达到了10.7万人。在这10.7万人中,有3564份属于这一情况。

  把房产遗赠两大机构,只给女儿基本生活保证

  “我认为在我百年之后,我的财产应该留给有意义的机构或组织。对于我的女儿,我最想给她的是一些基本保证和一个善良的榜样。”来自北京市某高中的地理老师童倩(化名)告诉记者,今年50多岁的她决定在自己百年之后,将财产遗赠给她认为非常有意义的两个机构。 

  童倩是北京市某高中的地理老师。近日,她走进中华遗嘱库将房产进行遗赠公证,要遗赠的对象是她认为非常有意义的两个机构:一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全国性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另一个是成立于2012年、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礼书院”。 

  “他们的发展确实需要资金,我想在我百年之后,把我仅有的一些房产资源遗赠给他们。”童倩说,对于她而言,从小到大得到了很多爱和帮助,所以在她有能力的时候应该奉献自己的爱,这样社会才能良性循环。 

  “我父母今年80多岁了,他们都非常支持。”童倩告诉记者,“我还有个13岁的女儿,跟她沟通时,她说,这是你自己的事情。我也给她买了些保险,给了她一些基本的保障。我认为对于女儿,够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给她很多,我认为给女儿留下精神的东西比物质的东西要更加有用。”

  “财产留给外人”越来越普遍,应尊重个人意愿

  “我2018年接待了一位来自北京市的70多岁的奶奶,她当时过来找到我们就是想等她百年之后,把她的全部财产给小她几岁的邻居。”崔文姬回忆,这位老人是位大学老师,十多年前将自己的两个女儿送到国外读书,从那时开始,两个女儿对她的关心越来越少,反而是邻居几十年来一直在照顾她。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第三十三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协商确定的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 

  “2018年,老人做这个决定时,在我的工作经历中并不多见。”崔文姬说,“现在这一情况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大家对于遗嘱的看法更加开放了,法律意识也普遍提高,想通过遗嘱这样一个法律文件,提前来把善后事进行一个安排;另一方面,现在大家在分配财产时,更加理性,财产也可以给对自己很重要一些亲属或朋友。” 

  “完成这一心愿,我周身轻松,如卸千钧重负。”方波奇告诉记者,这辈子尊老爱幼,先人后己,一生无怨无悔。做人的最高原则,是做给良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