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健康时报 2020年06月02日 星期二

医院应尽快全面恢复诊疗(健康中国)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郑山海 《 健康时报 》( 2020年06月02日   第 01 版)

  家里老人得了肿瘤,准备到一家肿瘤医院去做手术,可由于这家医院的诊疗工作还未完全恢复,手术只能在心急如焚中焦急等待!今天《健康时报》16版刊发的报道,显然不是个案。医院全面恢复诊疗不能再等,患者也等不下去了。

  当前很多医院的工作量仅为正常状态的一部分,部分患者病无可医的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很多肿瘤患者,因不属于急诊,长期排队现象更加明显。疫情期医疗机构全面提升防护级别,工作重心有所转移,这是全面战“疫”的必然。如今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在各地已长时间没有新发本地病例的情况下,推动医疗机构尽快提高日常医疗工作效率,同样也是一种必然。

  其实即便在疫情严重时期,北京市卫健委也对医疗机构提出明确要求,不能因疫情而耽误患者的医疗需求,尤其不能耽误肿瘤患者的医疗需求。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也早早呼吁医疗机构尽快复工,否则可能出现因医疗耽误的死亡病例多于新冠肺炎的情况。

  疫情毕竟没有完全过去,死灰复燃的风险也还存在。疫情对医疗工作的影响,不可能完全消除。例如,患者要检测核酸,医院要控制床位使用率,其接诊和周转能力就必定会受到影响。

  但从百姓就诊实际需求出发,通过优化防控流程,当前医疗服务依然有提升空间。首先要进行科学防控。随着疫情的变化,各医疗机构都应针对疫情及时调整,不能把一些想象中的风险作为阻碍复工的理由。医政管理政策要适应医疗工作实际需求,以对待防疫政策的高度责任感对待防疫降级,减少不必要甚至过度的防控措施对医疗效率的影响。

  优化流程,更要继续为患者分流创造条件。大医院虹吸患者一时难以改变,通过医师多点执业,让大医院医师到中小医院或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执业,对减少患者到大医院集中有积极作用。如今疫情相对平稳,放开医生流动,通过医生流动减少患者流动的方法,对提高医疗效率也有促进作用。

  因疫情防控而牺牲患者正常就诊需求的做法,显然不符合健康中国大战略要求。医疗机构复工复诊虽然一直在路上,但仍希望医政管理部门能把全面复诊提升到和当初严抓防控的高度上来。改变对复工复产“宁右勿左”的态度,把老百姓的医疗需求作为医疗工作的风向标。

  值得正视的是,全面复诊其实并不完全依赖于医疗机构。就如肿瘤患者就诊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血库缺血,没有充足的血源,很多手术的安全无法保障。如何在疫情没结束时,鼓励更多市民走上街头积极献血,也是当前医院提高诊疗能力的有益保障。

  作者系应急总医院医生 

图片报道
医院应尽快全面恢复诊疗(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