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健康时报 2020年04月21日 星期二

不能疫情来了才重视公卫人才(健康中国)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沈 慎 《 健康时报 》( 2020年04月21日   第 01 版)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次集中检验。审视发现,我国公卫人才培养长期以来有不少短板,人才流失现象普遍。我们不能等疫情来了,才开始重视公卫人才。

  公共卫生学科全称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就本科招生专业来说,预防医学专业是核心。可在不少高校却流传着“一流人才搞临床,二流人才干公卫”的调侃,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大多数是调剂录取。从数量来看,截止2018年,中国各级疾控中心从业人员约18.78万人,即每万人口中只有1.35名从业人员,这一数据仅是美国的五分之一。

  公共卫生人才培养陷入尴尬境地,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角度来看,重治疗轻预防的社会“偏见”,导致高校里公卫专业不受“待见”。从医疗卫生的大格局来看,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处于相对边缘地位,“没钱、没地位、没前途”降低了从业热情。而从人才培养机制来看,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践教学,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普遍较低,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导致人才成长路径较为单一。这些短板制约着公卫事业更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预防为主”成为社会共识和政策导向。当前我国约有100所高校设立公共卫生学院或预防医学系培养相关专业本科生,约70所院校培养硕士研究生,约30所院校培养博士研究生,已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培养体系。但是相比较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疾病防控需要,还存在明显差距。此次疫情也暴露了专业能力欠缺、专业训练不够的问题,特别是在突发疫情中错误判断,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

  公卫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各方发力,其中加大投入和提高重视是第一步。最近,广东省印发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中,明确提出做大做强卫生疾控专业技术人员。上海也出台意见,要求稳步提高人员薪酬水平、拓展人才职业发展空间。

  解决了量的问题,还需要关注质的问题。数据显示,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技术人员中,仅44.2%拥有本科以上学历,12.5%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此次疫情发生后,教育部已将“公共卫生”作为研究生扩招重点,清华大学也携手企业打造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未雨绸缪。疫情,永远不会是“最后一次”,建立与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相匹配的体制机制,努力补齐短板,才能有效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挑战,护航人民生命安全与健康。

  

图片报道
不能疫情来了才重视公卫人才(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