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健康时报 2019年03月05日 星期二

父母之爱子难在恰如其分(健康中国)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巩育华 《 健康时报 》( 2019年03月05日   第 01 版)

  前些天,一部中国风短片《包宝宝》获得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细腻的描述、大胆的想象、感人的剧情,打动了无数观众。恰逢开学季,如此真实的亲子关系也戳中了不少中国家庭的痛点。

  这部影片由华裔女导演执导,用华人家庭的形象和场景,讲述了一个中国人熟悉的话题——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控制”,以及如何面对长大以后的孩子。短片热播后,很多网友留言,“我就是包宝宝……”“真的是从小生活在妈妈的管制下,让现在的我逃离远方。”

  共鸣不少,正是因为短片直指中国式亲子关系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孩子很少被当作独立的个体看待,而被视为父母生命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理直气壮地对孩子的生活加以干预,以爱之名实施控制、以付出为由要求回报,成为不少家庭的常态。

  通常孩子对父母无条件的服从和崇拜,最多只能维持到少年时代。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与父母的“较量”也开始了。就像动画片中的妈妈,要干涉小包子的兴趣爱好,要监听他的秘密,甚至于最终在小包子走出家门的那一刻,妈妈崩溃地将小包子吞进肚子里,泪流满面……多么痛苦的讽刺!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妈妈,以爱之名“吞噬”了孩子的自由和人生。

  而那些能做到长久控制孩子的家庭,其实更可悲。一位不肯退场的妈妈,往往为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甚至子女的夫妻关系埋下冲突的种子。在现今婚恋关系中,“妈宝男”成为女孩们避之不及的“物种”。最可怕的是,被一路控制长大的孩子,恶性循环,最终也成了控制欲极强的父母。

  健康的亲子关系其实来自于良好的夫妻关系。著名心理学家曾奇峰认为,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那些控制欲强烈的妈妈,很多都是在夫妻关系中有所缺失,是她们更离不开孩子、不舍得放手。在《包宝宝》中,很少看到丈夫的身影,母亲的孤独和从孩子处得到的情感补充,便成了对子女控制的根源。

  如今,很多妈妈自嘲是“丧偶式育儿”,自己下班后要做饭、干家务、带孩子。养育孩子的艰辛和无助,甚至令不少适龄女性恐婚恐育。而当女性已经走出家庭,开始参与社会分工;相应地,男性也应转变思想,共同分担家庭事务,而不是继续当甩手掌柜。一个家庭长期遭遇丈夫角色的缺位、父亲角色的缺失,很难拥有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

  恰如其分的父母之爱,是在孩子小时候给出足够的爱、照顾和尊重,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退场。当孩子要离家远行时,也会有丈夫握着妻子的手,告诉她:“不要难过,你一直有我在。” 

图片报道
父母之爱子难在恰如其分(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