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健康时报 2018年04月03日 星期二

遗嘱也是“幸福留言”(健康中国)

健康时报评论员 徐婷婷 《 健康时报 》( 2018年04月03日   第 01 版)

  遗嘱一定是冷冰冰的吗?填一张“幸福留言”卡投入邮筒,去世后这张卡片就会被寄到亲友手中,中华遗嘱库重庆分库设立的“幸福留言日”,让遗嘱多了些许暖意。

  订立遗嘱不仅关乎物质财富,更注重家庭精神遗产的传承。著名作家巴金在《秋》中写道:父亲的遗嘱上就说得明白,无论怎样不可以卖掉房子。老人希望的并非是财产的长久留存,而是对家人依然和睦的期许。

  中华遗嘱库管委会主任陈凯的父亲是毫无征兆离开人世的,未能知晓父亲的未尽之言是他最大的遗憾。当他有了孩子,便立马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写下了遗嘱,告诉孩子好男儿志在四方。

  遗嘱,是逝者遗留下的嘱咐,又为生者的寄托。它出自清代《八琼室金石补正·唐慈润寺灵琛灰身塔铭》:又原存遗嘱,依经林。考古发现,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遗嘱镌刻在2500年前古埃及的一张草纸上,用以托孤。

  在西方国家,定立遗嘱早已无关年龄,而是生活中的平常之事。除迈克尔·杰克逊等生前早早立下遗嘱的国际名人外,寻常百姓家直面生死也是一堂必修课。澳大利亚居民订立遗嘱一般集中在35岁左右,大多数人在婚后就有写遗嘱的想法,而美国居民等到75岁后写下第一份遗嘱的仅有0.5%。

  国人对遗嘱往往讳莫如深,由于传统观念中对死亡的忌讳,一经谈起像是诅咒自己,子女提及更被视作“大不孝”。而遗嘱的长期空白,其实会带来诸多麻烦。2017年北京各法院受理的继承纠纷案件中,七成因缺乏遗嘱导致,还有因质疑遗嘱真实性,六成被认定无效。

  能讲清楚的事何必忌讳?不如趁早做出交代,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死和意外。早在10多年前,一位大学教师将生死体验带进课堂,学生要完成一个作业:为自己写遗嘱和墓志铭。倘若明日就要告别这个世界,想要留下什么话?有人说,直到落笔之时才知心中最难放下的眷顾,立遗嘱是将生死两头完成交接;也有人说,但愿生命终结之日,亲人能够老有所终、幼有所养。

  遗嘱小则是一部“家庭宪法”,大则体现社会责任。比尔·盖茨早在15年前就立下遗嘱,将近500亿财产捐给社会。巴菲特也立下遗嘱将其99%的财产捐出用以资助贫困学生。他们留下的除了一份灿烂的遗产,更是对共建美好社会的幸福箴言。

  庆幸的是,遗嘱之事近几年渐被国人接受。截至2017年底,中华遗嘱库共登记保管8万多份。愿更多人能意识到,订立遗嘱与生命长度无关,它更像一份“幸福慢递”,解后顾之忧,传和谐家风。

图片报道
遗嘱也是“幸福留言”(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