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健康时报 2018年03月09日 星期五

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健康中国)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耿银平 《 健康时报 》( 2018年03月09日   第 01 版)

  三月是“学雷锋活动月”,谈到雷锋的奉献和付出,总有一些人不以为然,认为那是应景之举。这实在是对无私奉献和雷锋精神的误解。

  当你表现出善意的举动,哪怕仅是给别人让让路,大脑就会释放出多巴胺,血液中复合胺的含量也会升高,这两种物质都会使人感觉更好。把“得过且过、事不关己”等负能量去除,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去生活,也有助于身体内分泌的高度协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R·霍金斯通过20多年的研究认为,“善有善报”具有科学依据。任何导致人心理振动频率低于200的状态会有害身体,而从200到1000的频率则有益身体,比如温和、乐观、宽容、理智和理解、关爱和尊敬、高兴和安详、平静和喜悦等能改变身体中粒子的振动频率,进而改善身心健康。

  以往媒体报道塑造的“无私奉献”形象,往往也是让人误解“雷锋精神”的原因之一。有一位老人,几十年一直默默无闻地帮助别人,自己生活得非常节俭。被媒体发现后,对他进行了热情报道,但却把老人描述得悲情凄楚。他再三纠正说,“我不悲情,更不凄楚,不但没有悲情凄楚,看到在我帮助下的人,生活条件有所改善,精神面貌健朗阳光,我真的很快乐。如果不快乐的话,我怎么会几十年一直做义工呢?”

  雷锋班战士吴锡有曾说,“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自己会得到更大的快乐。”他当了8年兵,做好事做了8年,他用自己的津贴、工资,甚至拾破烂卖的钱为他人捐款达4万余元。不过他最喜欢的还是别人称自己为“快乐兵”,因为他一直在践行特蕾莎修女的名言,“最快乐的事:帮助别人”“活着就是为了爱!”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接受“快乐雷锋”的感染,慈善和奉献日益成为一种社会风潮。据《中国青年报》报道,97.6%的青年表示“有空的时候,愿意做公益活动、当志愿者”。最近一届的上海青年风尚节,公益板块占的比重越发壮大。青年家园等组织和不断涌现的民间机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参与。为自己带来快乐,也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快乐值”。

  在物质生活大大丰富的今天,注重心理“收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想获得更多快乐,与其向外追寻,不如向内反思,摆脱内心的自私,用奉献拯救自己,多积累向善的力量。如此,亦能在付出和奉献中活得有滋有味,快乐每一天。

图片报道
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