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健康时报 2018年01月30日 星期二

法律就是要为“劝阻吸烟者”撑腰(健康中国)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 桂从路 《 健康时报 》( 2018年01月30日   第 01 版)

  面对肆无忌惮的公共场所吸烟者,遭受苦不堪言二手烟的困扰,劝还是不劝?

  近日,备受关注的“电梯劝烟猝死案”在河南郑州二审宣判。判决既维护了法律权威与尊严,也回应了社会公众的核心关切:劝阻吸烟没有错。

  因在电梯内劝阻一名老人不要抽烟引发争执,老人情绪激动突发心脏病离世。家属田女士起诉劝阻者杨先生索赔40万,法院一审虽然认为劝说行为和老人死亡并没有必然因果关系,但还是判决杨先生补偿1.5万元。家属田女士提起上诉,但二审不但驳回了田女士的诉讼请求,还撤销了一审中要求被告人补偿的判决。

  在电梯等封闭公共场所吸烟是对规则的挑衅,进行劝阻本无可厚非。作为地方性法规,《郑州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条例》明文规定,市区各类公共交通工具、电梯间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民有权制止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的吸烟行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劝阻吸烟却面临一些困境,一方面碍于面子、出于人情,不少人选择一再容忍;另一方面出现了纠纷,不管是否属实,为息事宁人“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也不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了公众普遍的心态。而缺乏民众的自觉监督,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就变成了“纸上规定”。

  舆论高度赞扬二审的改判,不仅在于纠正了一个个案的正义,更重要的是判决彰显的法律准绳。从此前老人摔地扶不扶的探讨,到好心救人反遭讹的热议,再到见义勇为受处罚的做法,其中不乏有司法判决“和稀泥”“不担当”的影子。所以此次案件的判决,必然会对社会公众的价值导向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有高达3.16亿的吸烟者,每年还有100多万人因吸烟而死亡。有调查显示,近六成受访者并不准备戒烟。更令人担忧的是,不仅吸烟人数在增加,控烟氛围也还未形成。从郑州来看,《郑州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条例》颁布实施已20年,但电梯吸烟这样的行为依然存在。

  法者,治之端也。规则的制定需要严格的执行来落地,也要有健康的法治环境来护航。此案中的杨先生作为一名医生,深知吸二手烟的危害,遇到电梯内吸烟的老人并没有漠然视之,而是站出来说不。这既是对自身权利的维护,也是在履行一位医生、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

  诚如郑州中院所言,“司法审判要做社会正能量的守护者”。驳回家属诉讼请求,进行司法的公正处理,是控烟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从制度完善到观念更新,控烟之路才刚刚开始。

图片报道
法律就是要为“劝阻吸烟者”撑腰(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