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健康时报 2017年09月12日 星期二

用艺术唤醒植物人

健康时报记者 步 雯 实习记者 齐 钰 《 健康时报 》( 2017年09月12日   第 23 版)

  河北燕郊人民医院,植物人在观看艺术唤醒作品。
  健康时报记者牛宏超 摄

  受访专家:吴超,法国南锡国家高等艺术学院硕士,2017年安纳西国际动画节终评委,2015年荷兰国际动画节终评委。作品关注生命本体状态,寻找精神与日常瞬间之间的关系和张力。

  何江弘,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擅长:慢性昏迷(植物人)的促醒治疗;帕金森病、原发震颤、抽动秽语综合征等功能性疾病的外科治疗;出诊时间:周四下午。

 

  阅读提示

  作为一名擅长制作影像和动画的艺术家,吴超邀请广州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的医生朋友观看她的视听动画装置作品《发生》,哗啦哗啦的下雨声、窸窣窸窣的花开声、呼啸而过的公交车声……尝试实现一个声效的现场,唤醒对生命日常细节及其关系的原初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在这个放松的艺术环境,医生感到非常兴奋,“这个视听现场有意思,有没有可能建一个类似的视听治疗室,刺激治疗植物人?”

  2015年9月,吴超在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上做了演讲,她的出现对于大会来说是个异类。很多医生对艺术唤醒很感兴趣,但也有些医生提出质疑:就算艺术化处理的方案比平常的方案有效,怎么能够证明是艺术化处理的效果,而不是两者间的物理量不同?就算妈妈的唤名比陌生人的唤名有效,怎么能够证明是个性化处理的效果,也不是两者间的声音物理量的不同?

  吴超想到了美美的金毛狗Caby。妈妈说,美美和Caby最亲,比跟父母还要好。吴超想办法把狗带进了医院,让Caby坐在美美右边,让美美触摸Caby。摸着摸着,美美的手似乎更活跃、更有力了,有时候握住它的长嘴巴,有时候使劲摸它的头部和耳朵。渐渐地,好消息不断传来:美美可以用一个手指打游戏了,美美可以咬住自己爱吃的鸡翅了,美美可以对着相机摆造型了……

  目前对于植物人并没有一个标准化的诊疗指南,也没有一个针对持续性植物状态的流行病学调查。就连中国现存多少患者,每年又会因为何种原因增加多少病人,都只是一个大致估算的结果。一般来说,1~3个月是最佳苏醒时机,半年之后就更加困难,一年以上就是难上加难。在以往的观念里,很多家属认为植物人根本无法醒来,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实际上约四成植物人处于“微意识”状态,还有唤醒的希望。

 

  对于植物人唤醒这个世界性难题,医学无能为力的时候,艺术向前走了一步。艺术家吴超和夏维伦2014年发起“植物人艺术唤醒”项目,至今已经帮助唤醒了三位植物人。

  植物人也能看到影像?

  四年前,因为家人生病,吴超在神经外科病房里第一次接触到了植物人。

  这是一名热爱工作的交警,已在医院滞留两年多。医院提供的物理治疗只能维持他基本的生命,而且费用非常昂贵。他的姐姐和母亲还相信他有意识,一定可以醒来。

  他大部分时间只是躺在病床上,看着空无一物的天花板。

  “如果能用他喜爱的方法,还原他喜爱的工作场景和他的家庭画面,那该有多好。”吴超在心里想。

  而一次巧合却让这想法开始萌芽。

  作为一名擅长制作影像和动画的艺术家,吴超邀请广州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的医生朋友观看她的视听动画装置作品《发生》,哗啦哗啦的下雨声、窸窣窸窣的花开声、呼啸而过的公交车声……尝试实现一个声效的现场,唤醒对生命日常细节及其关系的原初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在这个放松的艺术环境,医生感到非常兴奋。

  有医生问,“这个视听现场有意思,有没有可能建一个类似的视听治疗室,刺激治疗植物人?”

  吴超感到很诧异,植物人也能看到影像?

  英国剑桥大学的神经系统科学家艾德里安·欧文与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过研究,他们用磁共振成像仪器扫描一名女植物人的大脑,意外发现这名妇女的大脑仍在运转,而要求她“想象打网球”,她大脑中的反应部位与正常人完全一样的。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一项研究表明,植物人与正常人看同样一个8分钟的希区柯克的电影剪辑片段,脑反应是一样。

  了解到这些,吴超开始着手与广州军区总医院意识障碍研究中心合作,尝试用艺术介入植物人的唤醒。

  在医学中,手术治疗是目前植物人促醒的最有效方法,主要有“脑深部电刺激”和“脊髓电刺激”两种。但即使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也只有少数人能够被唤醒。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何江弘教授是国内做植物人手术最多的专家,目前已完成近100例植物人促醒手术。他介绍,经过筛选后的“微意识”状态病人,手术的促醒率可达到30%左右。而手术也无法促醒的病人,医学上几乎无能为力了。

  “在医院看到的所有治疗,都是物理的,比如电刺激、磁刺激、按摩、针灸等。我觉得既然是‘意识’,光靠物理治疗是不够的,还有很大一块精神和心理的部分,我们还没有去做。”吴超说,“我作为一个视听艺术作品的艺术家,也许可以联合心理学、哲学、宗教等这些人文学科,对人的情感和记忆做出治疗方案,弥补纯医学的缺陷。”

  激发人潜意识中最本能的欲望

  《能量》是吴超为植物人创作的第一个视听唤醒作品。

  幕布上的颜色鲜亮粗犷,不断扭动的人体、快速生长的植物、奔腾跳跃的动物……搭配极具节奏感的鼓点、打击乐,形成了一幅让人激动的影像。

  “这个视频是根据心理学原理和艺术家的想象来做的,首先就是激发能量,从心理学和情感上激发人积极向上和本能的欲望。”吴超解释道。

  由于植物人只能通过食饲管进食,不能体会正常食物的味道,吴超又尝试了《食欲》促醒方案,还把盐、醋、辣椒等调料涂在植物人的舌头上,以刺激他们的味觉。

  随着不断的开发,共性化唤醒方案库不断完善。它根据人的生物本能、基本欲望和集体无意识进行创作,目前有激发人的生存能量的《能量》、激发人的基本欲望的《食欲》和《性欲》、促进行动的《英雄重生》和《互动乐趣》、带来安宁愈合的《安宁》和《濒死体验》。

  在观看动画时,医生为植物人和正常人做脑电、心率和血氧检测发现,植物人的脑反应比正常人还强烈!尤其是一个23岁的女植物人看《激发性欲》时,心率从70上升到140。有些植物人的脚随着音乐轻微地抽动。

  何江弘很兴奋。“声光电的刺激本身就是植物人的一种治疗方式,很多研究都证实图像和声音能够对患者有帮助,但是以往使用比较随意,不系统、不正规。”何江弘教授说,“从艺术家的角度来做,呈现视觉、听觉冲击力更强,让视听作品专业化、系统化、条理化,有了质量上和专业上的提高。”

  2015年9月,吴超在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会议上做了演讲,她的出现对于大会来说是个异类。很多医生对艺术唤醒很感兴趣,但也有些医生提出质疑:就算艺术化处理的方案比平常的方案有效,怎么能够证明是艺术化处理的效果,而不是两者间的物理量不同?就算妈妈的唤名比陌生人的唤名有效,怎么能够证明是个性化处理的效果,也不是两者间的声音物理量的不同?

  “理科的思维很难理解艺术在唤醒中发挥的作用。艺术最重要的作用是对人的情感的感知,对人个体特征的感知。”吴超说,“医生期待的是逻辑思维能够理解的作品,而我们刺激的是潜意识,你怎么能跟植物人讲逻辑思维呢?”

  而有些医生看到了艺术唤醒的价值。燕郊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婧莲在会上看到吴超播放的四分钟唤醒视频,当时“汗毛都立起来了”,“我想正常人看后都会有这么大的反应,给植物人用效果会怎么样呢?这为我们医生多提供了一份治疗方法,为家属多提供了一分希望。”

  在何江弘教授的牵头下,李婧莲主任和吴超老师合作,2016年在燕郊人民医院建立了30多平米的视听唤醒室。在广州、燕郊的两处唤醒室中,已经有100多名患者观看过共性化唤醒视听方案。

  植物人美美醒了!

  吴超接触到的第一个患者,是19岁活泼漂亮的女孩美美。

  2014年8月21日,对美美妈妈来说是个终生难忘的日子。美美在回家的路上,被飞驰而过的大货车撞到,紧急送往医院抢救。20多天的时间,美美一直处于昏迷的状态,医生下了四次病危通知书。

  幸运的是,美美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生命指征逐渐趋于平稳。然而美美对周围的事物没有任何反应,成了植物人。

  看到这个大眼睛的女孩,吴超开始和美美的父母、朋友进行密切的访谈,深入了解美美的生活:她爱美、爱时髦;职高毕业,没有稳定的工作;喜欢家里的金毛狗,热衷购物,在淘宝上买了很多泳衣,梦想有一天去海边……

  吴超决定先为美美做一段音频,包含了妈妈喊她起床、喊她吃饭的声音、狗的叫声、朋友呼唤她的声音、最爱的明星唱歌的声音等等,来最大限度的追寻美美的情感记忆。

  美美为了减肥,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吃饭,妈妈经常要在门外喊她吃饭。为了逼真,吴超躺在美美的床上,让妈妈在外面敲门,一遍遍地喊:“美美,吃饭啦”。还要录妈妈在厨房走来走去的脚步声。声音也做成立体的,有由远至近的层次感。

  当护士把这段音频给美美戴上耳机听,护士说,有好几次看到美美掉眼泪。

  后来吴超又将这些生活场景制作成视频给美美看,美美的眼睛有时候能随着视频动了。再后来,手指头听到指令可以动了。

  “但像电视剧里的马上坐起来了,能说话了,那是不太可能的。”何江弘说。植物人刚唤醒的时候,仍然处于意识和身体的重度残疾状态。

  吴超想到了美美的金毛狗Caby。妈妈说,美美和Caby最亲,比跟父母还要好。吴超想办法把狗带进了医院,让Caby坐在美美右边,让美美触摸Caby。摸着摸着,美美的手似乎更活跃、更有力了,有时候握住它的长嘴巴,有时候使劲摸它的头部和耳朵。

  下转24版 

用艺术唤醒植物人
视觉健康